林良《双鹰图》的笔墨技法研究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要:林良《双鹰图》为水墨写意。其作品续南宋院体宫廷家绘画风格,受到梁楷“简笔”画法和禅院僧人画家牧溪“粗笔”影响,直接沿袭元代墨花墨禽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全新的笔墨结构。《双鹰图》在用笔和用墨方面相对于传统花鸟画作品有所创新,带有更为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以《双鹰图》为例,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进行简要梳理,之后具体分析《双鹰图》的笔墨特点。在用笔方面,林良采用楷书笔法来表现鹰、竹子等处。对于树枝、藤萝、石头等处,其采用草书入画的笔法,使画面带有节奏感。在用墨方面,林良主要采用浓淡结合的形式,表现出画面的虚实感。林良《双鹰图》的笔墨特点在明代院体画中独树一帜,对后世画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全文以《双鹰图》为主线,从用笔用墨两方面对其进行技法分析,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与研究之中。
关键词:林良 《双鹰图》 写意 笔墨技法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9-0039-02
一、《双鹰图》的笔墨特点
笔墨是指中国画中用笔用墨的技法,是中国画艺术语言的表达形式。黄宾虹在其著作《画法要旨》中有关于五笔七墨的独到见解:五笔是指用笔时,笔的平、留、圆、重、变。七墨是指用墨时,墨的浓、淡、破、积、泼、焦、宿。从潘天寿所说“笔不能离墨,离墨则无笔。墨不能离笔,离笔则无墨。”可以知道笔墨之间的关系是以笔为骨,以墨为笔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董其昌在其《画旨》中提到“盖有笔无墨者,见落笔蹊径而少自然;有墨无笔者,去斧凿痕而多变态。”说明了笔墨结合的必要性。
传统的中国绘画历来讲究笔墨的技法表现。历代画家在长期的绘画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用笔用墨的习惯,并由于画家使用笔墨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绘画艺术表现效果。对于中国画作品,从用笔用墨的技法上分析最能体现出绘画作品的本质。本文将《双鹰图》以绘画题材分为禽鸟、树枝、竹子、藤萝、石头等具体对象分析其笔墨变化情况。
(一)笔法解析
,严谨有力
明代初期出现了大量以鹰为题材的画家,如边景昭、林良、吕纪等。从林良现存作品来看,其作品中画鹰居多且多以双鹰程式出现。是这一时期画鹰的杰出代表画家之一。《双鹰图》是其典型代表作品之一,林良在《双鹰图》中的笔法表现为:
首先,对于画面主体的苍鹰,林良中锋用笔画出鹰的眼睛、口喙、鼻孔、爪子等关键处用笔挺建且较严谨,在这些区域以楷隶笔法入画,犹如“琴弦描”。其次,林良侧峰用笔顺鹰羽毛的生长方向披蓑而下,按鹰的形体生长结构几笔画出鹰的头、颈、背、两肩、胸背等部分,此处用笔较为轻松,为湿笔。再次,其采用果敢的中锋用笔表现鹰的羽毛。画鹰腿部时,林良通过用笔的提按虚实变化展现出鹰腿的体积及质感。之后,其采用重复并排的细笔触画出鹰的尾部并在其尾部画上有弧度粗重线,
林良双鹰图的笔墨技法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