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夏商周美术中国美术史.ppt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09年2月20日
第二章 夏商周美术
主讲人:李亚慧
先秦美术
夏代: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商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周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青铜时代
春秋战国: 公元前8世纪—前221年
先秦美术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其中春秋以前属于奴隶社会,战国进入封建社会。伴随着生产分工的扩大,青铜的冶炼、制陶、玉石骨牙雕刻、髹漆及纺织等工业,技艺日渐精湛。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及新型封建贵族的统治,满足其奢华的需求,工艺美术、雕塑、建筑、书法、绘画等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中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因此也把这一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此外,商周的宫殿和庙宇建筑及壁画,以及战国的帛画予以重视。
一、青铜器
二、雕塑:青铜雕塑、石雕、玉雕、陶塑、漆木雕
三、绘画:壁画、帛画、漆画
四、书法:甲骨文
五、工艺:陶瓷器、玉器、漆器、其它工艺
一、青铜器
青铜器定义:
青铜器是用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制造的器物。青铜硬度大、铸造性能好、熔点低、耐腐蚀,适于制作工具、武器、日用器及雕塑艺术品,是人类最先广泛使用的金属器,在人类历史上促成了继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之后的青铜时代。
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 ,性能良好。青铜出现后,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青铜器的分类:
1、日用器(礼器):
①炊煮器:鼎、鬲
②食器:簋、盂、豆
③酒器:觚、觯、爵壶
④水器:盘、鉴
⑤车马器和杂器:辖、马衔、炉
2、乐器:钟、鼓、钹、铙、铃
3、兵器:戈、矛、剑、鉞(越)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合范铸造法:
1.制模。用泥土按照器物原型雕刻成泥模;
2.翻外范。将调合均匀的泥土拍打成平泥片,按在泥模的外面,用力拍压,使泥模上的纹饰反印在泥片上;
3.制内范。将制外范使用过的泥模,趁湿刮去一薄层,再用火烤干,制成内范。刮去的厚度就是所铸铜器的厚度;
4.合范。将内范倒置于底座上,再将外范块置于内范周围。外范合拢后,上面有封闭的范盖,范盖上至少留下一个
浇注孔;
5.浇铸。将融化的青铜溶液沿浇注孔注入,等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掏出内范,将所铸的铜器取出,经过打磨修
整,一件精美的青铜器就制作完成了。
失蜡法:
春秋时发明的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现以蜡制成器物模型,内外以泥填充加固,待干,加热,使蜡液流出,堵住排蜡口,再注入金属溶液,冷却后,打去填充的泥,便可得到与蜡摸相同的金属器。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青铜器的主要花纹:
饕餮纹:
又称兽面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纹饰,属于怪兽纹,通过把现实中的动物进行抽象、象征处理之后所得。饕餮纹最早见于良渚文化,从北宋开始,金石学家就用饕餮来命名这种最常见于三代青铜器的怪兽纹样。饕餮纹的布局一般为: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成兽面形象,大眼、有鼻、双角,通常没有下唇。也有使用两个夔纹对称排列,组成饕餮形象的例子存在。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尤其是鼎、簋上。在祭祀器上频繁出现的饕餮纹也具有相当丰富的宗教意义。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镶嵌
鎏金
金银错
夏商周的青铜器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3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
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盛期、颓败期、中兴期、衰落期 4 个阶段。
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 5个阶段 。

夏商周美术中国美术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5.31 MB
  • 时间2020-11-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