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施工框架涵顶进部分,再施工出入口翼墙及引道。
⑴、开挖工作坑
A、根据设计和现场条件,选择工作坑位置。工作坑顶进端及侧边边坡均采用1:125,后背端边坡采用1:1,顶进端坑顶距既有线中心距离33m。
B、工作坑平面尺寸按以下原则确定。
长度=前端空顶长度+顶进框构长+顶镐长度+后背梁厚度+后背厚度+后端工作面
宽度=顶进框构全宽+两侧工作面宽度+两侧集水井和排水沟宽度。
C、工作坑四周挖排水沟。
D、工作抗开挖好后,应检查承载力是否满足顶进涵的要求,若土质松软,或基本承载力小于150Kpa,应用级配砂石夯实以防不均匀下沉,底面还应结合滑板制造,做成沿顶进方向头高尾低的仰坡,以便在顶进出现“扎头”时调整到预期位置。
⑵、修筑滑板及设置润滑层
A、修筑滑板:
滑板采用C15号砼灌筑,厚20cm。滑板修筑前在其下部地基上夯填10cm厚的碎石层。为增加抗滑力,滑板下每3米设地锚梁一道,与滑板一同浇灌。地锚梁上底40cm,下底30cm,高40cm。地锚梁直接挖槽浇注,不需支撑。
滑板砼要求振捣密实,表面平整度在2米长度范围内凹凸差不超过3mm。施工时采用方格网控制高程法:用直径16mm钢筋头埋入基坑内,分成2×
2m方格网,在灌筑砼时按点找平,以控制滑板面高程,待砼初凝后,顶面用厚度不大于2cm的M10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其平整度力求最佳。再在其上涂刷1-2mm厚的机油滑石粉或喷涂2mm厚的石蜡,要求表面光洁平滑。在预制框构之前,再铺一层塑料布,以防止框构底板与滑板粘连,减少启动阻力。
B、设置润滑隔离层:
润滑隔离层由润滑层和塑料薄膜组成,其作法是:待滑板顶面干燥后,浇一层石蜡油,厚约2mm。浇洒时沿滑板长度方向每米挂一道铁丝,作为石蜡厚度的浇洒标准,每浇完一格,用刨光的直木板马上刮平,铁丝拆除后的槽痕用喷灯烤熔整平。石蜡油凝固后,撒一层05mm厚的滑石粉,继着铺一层塑料薄膜,薄膜接缝处压茬20cm并使茬口朝路基方向。为防止绑扎钢筋时破坏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铺一层2—3cm厚与框架同标号的水泥砂浆。
⑶、修筑后背:
A、后背施工:
后背组成为后背梁、后背桩(43kg/m,每米5根钢轨桩)和后背填土三部分,后背梁为C25钢筋砼,在挖好工作坑后与滑板一起施工。为使千斤顶顶力通过后背梁均匀传至后背桩上,在后背梁与后背桩之间浇注C20号豆石砼垫层,厚15cm。并在豆砼与背桩之间垫两层油毛毡,以便顶进就位后拔桩。后背桩为钢轨桩,为43型旧轨,采用打入法施工。后背填土根据后背尺寸设计,尽量利用工作坑后侧边坡的原状土,不足部分借土填筑。
后背桩是顶进的主要受力结构,虽系施工临时建筑物,但其作用很重要,必须安全可靠,故施工质量一定要保证。特别是打入深度不能马虎。
⑷、预制框构
A、预制施工程序
在工作坑底板润滑隔离层上预制钢筋砼框构,首先要做好测量定位工作,使箱身中心线、工作坑底板中心线和顶涵中心线三者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框构预制的施工程序是:安装底板模板──绑扎底板钢筋──灌筑底板砼──养护──安装侧墙内模──绑扎侧墙钢筋──安装外模──灌筑侧墙砼──养护──安装顶板内模──绑扎顶板钢筋──灌筑顶板砼──养护──拆模──作箱身防水层及润滑设施。
B、模板与支护:
框构外模采用组合钢模板,内模采用大面积钢模板
框架涵顶进施工工艺流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