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怎样计算交通事故诉讼时效是决定着案件的实体审理能否进行,决定着当事人的实体权利能否得到法律保护。人身损害赔偿类纠纷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界定问题, 是长期困扰民事审判的一个难点。不同法院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同一法院不同审判人员在审判实践中也是各执己见。于是,在案情基本相同的情形下,不同法院之间甚至同一法院,极可能出现结果截然相反的两种判决。下面交通事故处理网结合审理的一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就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诉讼时效的起算点的确定谈点看法。案情:2004 年8月12日20时35分郭某驾驶摩托车与丁勇驾驶的普通货车发生碰撞,致郭某受伤。当日郭某被送至医院住院治疗,同年 8月26 日出院, 诊断为:右第 5趾近节骨折、右骰状骨撕脱骨折、右上肢多处皮肤擦伤、右胸软组织伤,出院医嘱:定期门诊复查。郭某在医院的最后一次门诊为 2005 年2月 26日。2004 年9月30日,交警部门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郭某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丁勇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在交警部门处理过程中,各当事人均未申请调解。2006 年2月13日郭某向法院首次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令丁勇等被告依法赔偿其因事故所致损失计 18332 元。被告答辩称,郭某起诉前从未向被告主张过权利,亦未请求公安部门进行过调解,其起诉已过诉讼时效期间,请求驳回郭某的诉讼请求。分歧:本案在处理中,对郭某起诉是否已过诉讼时效期间,存在较大的争议。第一种意见:本案系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虽属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范畴, 但有其特殊性,即公安交警部门调解处理前置。其诉讼时效的起算点为交警部门调解终结,并送达调解终结书的次日。交警部门一直没有发出调解终结书,原告起诉未过诉讼时效期间。第二种意见:本案为人身损害赔偿类纠纷,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为受害人治疗终结时。郭某进行最后一次门诊时是 2005 年2月26日,其于 2006 年2月 13日起诉,尚未超过人身损害赔偿 1年的诉讼时效期间。第三种意见:本案系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诉讼时效期间为 1年。由于郭某事发当日即发现受伤,并被送至医院住院治疗,伤情明显。其未要求公安部门进行调解,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应为郭某受伤当日,即2004 年8月12日。郭某于 2006 年2月13日起诉,其主张的 2005 年2月13日前发生的各项损失已过诉讼时效期间。评析: 一、第一、二种意见产生的原由 1991 年9月22 日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 30条、 34条的规定,交通事故由交警部门处理前置,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不履行的, 公安机关应当制作调解终结书,不再调解。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据此,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应为当事人收到调解终结书之次日, 调解终结书成为判断此类纠纷诉讼时效起算点的确定依据。然《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 年5月1日起施行,同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已不再适用。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74 条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此,调解已非公安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伤情明显,又未申请公安部门调解的,其诉讼时效的起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怎样计算.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