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第四中学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榆中县第四中学始建于1958年,原址位于贡井乡贡井村,为县属初级中学,1969年发展为县属完全中学,1991年9月由原址迁至贡井乡吕家岘村。学校发展过程中几经变迁,1992年春季高中部被撤销, 1996年秋季又恢复高中部。2008年全县开始进行学校结构布局调整,我校高中部并入其他学校,周边上花初中、园子初中、哈岘初中、中连川初中、凯坪初中将逐步并入我校,现已顺利合并了哈岘初中和中连川初中两所学校,按照规划,我校将成为北山地区唯一一所初级中学。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359809平方米,建筑面积9126m2 ,标志性建筑是四幢太阳能取暖的教学楼、试验楼、男生公寓楼和女生公寓楼。有省级配备的标准化中学实验室4个(其中物理实验室两个、生物化学实验室各一个),配备40台计算机的教室两个,均与远程教育网、Internet宽带连接,有可容纳200人的集会议、教学、演出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室一个,图书馆藏书2万余册。现有教学班17个,在校学生810人,住校生有772人。学校现有教职工74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中学一级教师6人,本科学历68人。
学校用水情况,现有200立方米蓄水池3眼,能蓄水180立方米左右的水窖12眼。 学校师生用水每年约需要1300立方米左右每年缺水约
200立方米左右。
二、学校管理
1、明确办学目标。学校以“敬业、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以“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办学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狠抓学校班子建设。领导就是服务,职务就是责任。学校工作分块管理,实行层层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处、工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努力实施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实施民主决策。
3、强化现代技术装备,凸显现代化学校气息
学校安装了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农远项目卫星接收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也为教师提供了服务的平台。
4、制度先行,依法治校,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常规管理实践工作中,我们围绕学校教育工作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装订成册《榆中县第四中学制度汇编》。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使全校教师更加明确了各自的育人职责,于是各施其责,使教育教学工作做到井然有序。
5、积极争取各方面物资,大力开展扶贫助残活动。自2006年以来,我校争取资金约109400元,资助贫困学生200多人。
6、加大经费投入,整治校容校貌。2010年5月到2011年3月期间,学校积极争取立项完成124万资金的300多平方米的厕所和500多平方米学生宿舍建设,积极争取20多万硬化学校集雨面3000多平方米,积极争取49万元解决学校欠账,积极争取社会捐赠图书6000余册,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学实施。
三、教师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通过有效的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工作有:
1、实施教师校本培训,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内容。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把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每天自学先进的教学理论,做好读书笔记,做好教学反思。并经常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各教研组组长负责每单周一的业务学习;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组织收看优秀课改教师的录像课;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教学笔记,进行业务交流,在实践中学习新课程理论。
2.每年对有突出贡献的骨干教师进行表彰,各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每学期做一以上的公开课,并上交打印稿及电子稿教案,学校组织老师听课。每个教研组每两周推出一节公开课,并落实讨论,交流经验。每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
3、实行“以老带新工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通过开展“拜师带徒”活动,由一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指导同科组的一、两名青年教师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四、教学常规管理
“无规不成方圆”,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学校必须形成制度的重点工作,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优劣,关系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1.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狠抓教学管理。强化教师课堂教学常规的贯彻、落实与检查,加强常态课堂教学管理。做到此项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奖惩分明。以早读、备课、上课、作业,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三个重点,以此三点全面带动教学质量提升。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教师备课制度》、《学习制度》、《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教师职责》等,做到了量化管理,依制度管理
榆中县第四中学工作汇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