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城市社区本章要点: 1、掌握社区和邻里的基本构成要素 2、熟悉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自治的内容 3、了解中国城市社区发展对城市建设的影响第一节社区与邻里的概念知识点一:了解社区与邻里的概念( 轮换考点) 1 、邻里的概念邻里是一种在地缘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了友好交往和亲缘关系而形成的共同生活的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邻里”和“社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形成“社会互动”。西方学者把“邻里谱系”分为五种类型: 1 )独裁邻里:有明确名称但没有准确边界的一般地域体。 2 )物理邻里:有清晰边界的更加明确的环境。 3 )均质邻里:环境和自然特征上十分明确并有内部均质性 4) 功能邻里: 由于特殊的活动类型( 比如学习或工作) 而联合的地区。 5 )社区邻里:那些包含参与主要社会互动的近亲团体邻里。 2 、社区的概念与特征社区的概念: 存在于以相互依赖为基础的、具有一定程度社会内聚力的地区,指代与社会组织特定方面有关的内部相关条件的集合。它具有三大构成要素,即地区、共同纽带和社会互动。社区的三个特征(了解): “地区”代表了社区的“物质尺度”,它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的地理区域; “社会互动”代表了社区的“社会尺度”,; “共同纽带”代表了社区的“心理尺度”,也就是居民对社区心理上的依赖,即心理的认同和归属感。第二节社区的权力模式知识点一:了解社区的权力模式( 轮换考点) 西方研究城市社区权力的学者主要分为精英论和多元论两大阵营。 1 、精英论精英论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①上层少数人构成单一的“权力精英”; ②该权力精英阶层统治地方社区的生活; ③政治与民间领导人物是该阶层的执行者; ④该阶层与下层人民存在社会冲突; ⑤地方精英与国家精英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精英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亨特的“声望”分析和米尔斯的“职位”分析。 2 、多元论多元论认为,社区政治权力分散在多个团体或个人的集合体中,各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权力中心, 地方官员有其独立地位, 选民投票控制政治家,故选民也拥有权力。多元论的代表人物提出社会政治资源的概念,认为在现实中,社区只有平等的信仰,而没有政治资源的平等。一般而言,政治学者倾向于采用多元论、社会学者倾向于采用精英论。第三节社区的归属感知识点一:熟悉社区的归属感( 轮换考点) 1 、社区归属感的概念城市社区的归属感是城市居民对本社区的认同、喜爱、依恋的心理感觉。形成社区的最重要条件不是一群人共同居住在一定地域,而是人们之间的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而形成的一定强度和数量的心理关系。 2 、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心理学者认为,影响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原因可能会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①居民对社区生活条件的满意程度; ②居民的社区认同程度; ③居民在社区内的社会关系; ④在社区内的居住年限; ⑤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影响社区归属感的重要因素: 居民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在社区内居住时间的长短、社会关系的好坏、对社区活动的参与程度 3 、现代社会中的社区归属感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削弱社区的归属感。虚拟社区实质上是由有共同需要的社会成员组成,依托互联网站进行人际互动的一种非地域性的社会形态。第四节社区的组织管理知识点一:熟悉社区的组织管理( 轮换考点) 1 、社区组织管理的概念社区的组织管理,就是依照一定的组织形式,采取特定方式,对社区的社会生活进行有效管理, 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关服务, 以实现社区的正常运转。 2 、社区组织管理体系的特点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它们一般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一是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权限职责清晰。二是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三是社区志愿者组织的作用举足轻重。 3 、社区组织管理与民主和服务的关系社区组织是公民社会的民主基础,特别是参与式民主的主要动力和有力的组织形式,它可以弥补西方国家代表制民主的许多不足。社区服务,就是一个社区为满足其成员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性福利服务活动。除了自发性的和志愿性的服务活动以外. 也包括有组织、有系统的服务体系。第五节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知识点一:熟悉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 常考点) 1 、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的演变①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城市社区表现出“社区和单位齐头并进”的特征; ②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社区的演变一方面表现出“社区单位化”和“单位社区化”的特征; ③在 20 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及以后,社区向“非单位化”方向发展。 2 、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管理的创新所谓社区居民自治,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居民采取集体行动自主表达、维护权利的制度安排和过程, 凡是与居民权利有关的各类活动都应该纳入居民民主参与和民
第五章 城市社区 城市规划师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