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概要
一、汉语中“文”:通“纹”,各色交错,纹路。衍生1:包含语言文字在内象征符号、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衍生2:伦理教化、休养、人为装饰。衍生3:美善德行之义,德行修炼过程。
汉语中“化”:改变、改动、生成。《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汉语中“文化”:文明教化。
近现代中国学者受西学影响对文化定义梁漱溟:文化乃是人类生活样法。蔡元培:文化是人生发展情况。
梁启超: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共业也。胡适:第一,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她环境总成绩;第二,文化是文明所形成生活方法。贺麟:所谓文化就是经过人类精神陶铸过自然。
二、英文中“文化”:英文culture是指经过人工劳作,将自然界野生动植物加以驯化和培养,使之成为符合人类需要品种,原意是物质性栽培。后引申为大家对精神和身体(尤其艺术和道德)发展和培育。进而泛指大家生活、思维方法及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发明财富。
三、经典文化定义
1、爱德华·泰勒(英国人类学家):复合论。文化“是包含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社会组员人所掌握和接收任何其它才能和习惯复合体。”
2、兰登贝格(社会学家) :意义论。文化能够被定义为是一套从社会活动中习得并传输判定标准、信念、行为,和所以出现行为习惯模式,及其物质和象征意义上产物。”
3、赫斯科维兹(美国人类学家):工具论。文化是个人适应其整个环境工具,是表示其发明性手段。
4、《枫丹娜现代思潮辞典》:社会遗产论。
5、一个共同体‘社会遗产’:由一个民族在她们特殊生活条件下不停发展活动中发明而且从一代传向一代物质手工艺品,集体思想,精神制品,行为方法。
四、文化定义
简而言之,古代汉语中“文化”是用一定方法将文明礼仪普及教化。《辞海》:广义—狭义,物质—精神。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中实践过程中所发明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总和。狭义:文化是指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法基础上精神财富总和。
文化结构划分。二分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三层次说:物质、制度、精神。四层次说: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六大子系统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
六、文化层次:物质文化、人类建工制造生产、生活器具和相关技术;处于文化结构表层
制度文化、大家在社会实践中确立社会规范; 处于文化结构次表层
行为文化、大家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行为模式; 处于文化结构较深层
精神文化、大家思想、信念、价值观和心态等; 处于文化结构最深层关键
七、中国文化关键特征
1、“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在古老华夏大地上所发明出来含有恒久生命力文化。
幅员之广阔:中国——中华;民族之众多:华夏族——中华民族;历史之悠久:征服者被征服——中国文化。
2历史性角度: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文化、文化传统剧变近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上古原始文化殷商西周文化、春秋战国文化、秦汉文化、魏晋南北朝文化、隋唐文化、两宋文化、辽夏金元文化、明清文化
八、“中国文化”特征
1、中西方文化差异:人道和天道、礼治和法治、德性和智性、艺术和科学、精神和物质、群体和个体、封闭和
放、一统和多元、渐进和突进、思辨和直觉、顺应和征服自然
A、一统和多元:儒学一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多元:神本到人本、诸子百家、二学二教
宋明理学、启蒙思想
B、群体和个体:伦理型文化——群体友好、家族至上。原因:半封闭大陆性地域环境、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专制和宗法相结合社会政治结构。优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群体和个体统一:儒家文化群体认同之中,也涵泳着对个体价值体认。儒家理想人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C、事功和审美:农业文化,培育出华夏先民务实精神和实用----经验理性。中国早期文化中,墨家和法家尤其有着“重实际而黜玄想”特征。
D、主流价值观:事功和审美统一,儒家有为和道家无为互补。a儒家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人格理想:内圣外王;实现路径:修身、齐家、治国、:无为而治,希言(少施政令)自然;哲学伦理领域:老子 “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心斋、坐忘”
第一章 哲学文化
中国哲学:整体综合、直觉感悟、群体观照;西方哲学:科学逻辑、理性分析、个体标准
第一节 儒家哲学
儒家定义: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孔子为宗师学派
1、学派经典:《诗》、《书》、《乐》、《礼》、《易》、《春秋》
2、行为准则:提倡仁义,维护君臣、父子、夫妇、弟兄等伦常关系
3、孔子(前551—前
古代文化精简版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