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绘画资料:网络编制:YINGE - 1 - 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绘画资料:网络编制:YINGE - 2 - 隋唐时期名家名画隋唐时期名家名画隋唐时期名家名画隋唐时期名家名画唐唐人宫乐图 1 唐宫仕女图唐人宫乐图轴 绢本设色 纵: 横:,围坐于一张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则负责吹乐助兴。所持用的乐器,自右而左,分别为筚篥、琵琶、古筝与笙。旁立的二名侍女中,还有一人轻敲牙板,为她们打著节拍。从每个人脸上陶醉的表情来推想,席间的乐声理应十分优美,因为连蜷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惊扰到! 这件作品并没有画家的款印,原本的籤题标为「元人宫乐图」。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的髮式,有的髮髻梳向一侧,是为「坠马髻」,有的把髮髻向两边梳开,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则头戴「花冠」,凡此,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装束。另外,绷竹蓆的长方案、腰子状的月牙几子、饮酒用的羽觞,还有琵琶横持,并以手持拨子的方式来弹奏等,亦在在与晚唐的时尚相侔。所以,现在画名已改定成「唐人宫乐图」。(撰稿/刘芳如)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绘画资料:网络编制:YINGE - 3 - 五代两宋名家名画五代两宋名家名画五代两宋名家名画五代两宋名家名画五代巨然层岩丛树 2 巨然画选五代南唐巨然层岩丛树轴绢本水墨画纵::(西元10世纪后半叶),南唐锺陵人,开元寺的和尚。南唐被宋灭亡(西元975年)后,巨然随李后主降宋,而迁至汴梁。擅画山水,画法学自董源。继承其师之披麻皴(如麻布纤维散开来一般的笔触表现)而自创山峦阴鬱层叠情景之画格,被称赞为造化之神。此幅画山径曲折萦迴,穿过树林深入山中。除林麓间、峰峦上有俗称「卵石」或「矾头」之群石之外,山石多以披麻皴法细腻描绘,笔笔沉著而带润泽之意。山间由下到上配以苍鬱的树林,巧妙地表现出深山沉潜的景观。如董其昌「巨然真迹神品」题识所示,堪称巨然画中绝佳珍品。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绘画资料:网络编制:YINGE - 4 - 五代南唐赵幹江行初雪 3 赵幹画选五代南唐赵幹江行初雪绢本设色 纵: 横:「江行初雪图」是一幅山水人物并重的作品,展开画幅,首先卷首呈现一行南唐后主李煜苍古的题字:「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由这十一个字标明了这幅的画题与作者。赵干,江苏江宁人,从小生长在江南,故所画山水多作江南景物,尤其长于布景,「江行初雪」这幅是卷画江边渔人作活的情景。江天寒雪纷飞,渔家之艰辛,描述殆尽。岸上旅客攒行长林雪堤,人驴面目各具苦寒难行之色。通幅淡墨渍染绢地,再洒白粉为雪。寒林枯木皆中锋圆笔,遒劲有如屈铁。树干以乾笔皴染,大似后人皴山,自具阴阳向背。所画芦花,以赭墨裹粉, 一笔点成,极富创意。小丘及坡脚,亦以淡墨成块涂抹而无皴纹,皆与后人异趣。由幅上所钤印章,可知此卷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内府及私人收藏,是件流传有绪的精品。(撰稿/胡赛兰) 宋夏圭溪山清远 11 夏圭画选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卷 纸本 水墨画 纵: 横:(活动于1180 - 1230 前后)字禹玉,浙江钱塘人。与李唐(约1049 - 1130 后)、刘松年(活动于 1174 - 1194 )、马远(活动于1190 - 1224)合称为南宋四大家。善画山水、人物,长于运用秃笔,画楼阁亭台不用界尺,只信手为之,笔意精密,奇绝突兀,气韵颇高。本幅为十张纸接成,除第一段为二十五公分外, 后九段均大约九十六公分左右。画中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河流弯曲。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和层层叠叠的岩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为不同的视点在各个独立的段落里, 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画松树林木笔墨变化非常多;画山石是用大斧劈皴法,而这种技法是从李唐的斧劈皴变化出来。画家以乾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著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使画面上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的感觉。(撰稿/许郭璜)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绘画资料:网络编制:YINGE - 5 - 宋范宽谿山行旅 4 范宽画选北宋范宽谿山行旅轴 绢本 浅设色画 纵: 横: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绘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