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2010年年底,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一行考察游览了宝岛台湾,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无疑是必去之地。
台北故宫博物物院位于台湾省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浩白的自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
文物展出,蚱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据说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
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距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主要有:
青铜器: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中,旷世奇珍数不胜数。最让游客争睹的,要数国宝一一西周毛公鼎了。这只鼎,高53,8厘米,,下有三足,即所谓鼎立,上有两耳高耸。花纹简洁,外形古朴。腹内有铭文32行,499字,是现存铭文最长的一件青铜器。
瓷器:在馆减瓷器中,汝窑的瓷器居宋代青瓷之冠。汝窑建立于北宋徽宗时,专供御用。这种瓷器釉色极其纯正,晶莹腴润,是宋代青瓷的极品。像这种遗存文物流传极少,据说全世界只有30余件汝窑青瓷,而台北就占了24件。闻名于世的古月轩瓷胎珐琅器,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所罕见的,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却棚有450件。
书画:在馆藏书画文物中,名家作品极多。其中有曾是乾隆皇帝收藏于养心殿三希堂的《快雪时晴帖》,它出自王羲之之手。有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富春山居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佳品,清代顺治年间曾焚于火,前段烧残部分割去另行装裱,取名《剩山图》,曾失落于民间,后被浙江
走进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