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朱自清
半塔中学 鲍从彪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感受朱自清高洁的人格魅力。
(2)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更名 “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朱 自 清
朱自清像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俄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徬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 原因是什么 呢?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朗读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一
熟悉生字词:
乘凉
蓊蓊郁郁
独处
袅娜
霎时
脉脉
峭楞楞
梵婀玲
媛女
裳
敛裾
Chéng
Wĕng
Chŭ
Niăo nuó
Shà
Mò
Léng
Fàn ē
Yuàn
Cháng
Jū
辨别以下多音字:
chéng(乘凉)
乘
shèng(千乘之国)
chŭ(独处)
处
chù(妙处)
chàn(颤动)
颤
zhàn(颤栗)
yuàn(媛女)
媛
yuán(婵媛)
mài(脉络)
脉
mò(含情脉脉)
shang(衣裳)
裳
cháng:古代指裙子
āi(挨近)
挨
ái(挨打)
chā 差别 差价 差额 阴差阳错 差强人意
cī 参差不齐 犬牙差互
差 chà 差不多 就差你一个 真差劲
chāi 差使 差事 当差 信差 受人差遣
bēi 背包袱 背负
背 bèi 背影 背井离乡
bó 单薄 鄙薄 日薄西山
薄 báo 薄被 薄饼
bò 薄荷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
荷塘月色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