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气的热力作用和水平运动
理
教材
主干梳理
一、大气垂直分层
大气圈厚约2 000~3 000km,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大气热力性质)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
垂直分层
主要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高层大气
①密度小、气压低;
②有若干电离层
①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②适宜卫星、飞船等运行
平流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
②以 运动为主;
③天气晴朗
① 层吸收紫外线;
②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 ;
②空气 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上升
平流
递减
对流
臭氧
理
教材
主干梳理
二、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 、 和 。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1)地面辐射: 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部分射向 和宇宙空间。 使地面增温。
选择性吸收
散射
反射
大气逆辐射
对流层
高层大气
理
教材
主干梳理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影响的原理
具体影响
纬度因素
纬度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径 ,太阳辐射强度 ,地面辐射 ;反之则弱
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两极
.
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不同
各地地面辐射的变化,不完全与纬度的变化相一致
气象因素
同纬度地区,年日照时数长短不同
同纬度地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
大
短
大
强
递减
不同
理
教材
主干梳理
四、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1.概念: 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 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 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形成过程
太阳辐射
气温
气压
类型
受力示意图
风向
高空风
F为 力;v为风向,
于等压线
近地面风
F为 力,P为 力,
f为 力,风向与等压线 .
理
教材
主干梳理
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
平行
水平气压梯度
地转偏向
摩擦
斜交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01
02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热力环流
对流运动和逆温
04
03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究一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特点
吸收
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CO2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少
散射
有选择性;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故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反射
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1)保温作用的产生可归纳为三个物理过程
①“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增温。
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产生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它将其中很大部分返还给地面(即大气逆辐射),弥补地面辐射所损失的热量。这就是大气保温作用。
(2)大气保温作用的意义主要有两个:①缩小了气温日较差;②提高了地表平均气温。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3.大气受热过程的应用
(1)分析区域太阳辐射能的多寡
如青藏高原因其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故太阳辐射能多。
(2)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3)分析农业实践的现象
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或空气中湿度较大时,大气逆辐射就会增强。据此可利用人造烟雾在深秋季节防霜冻。
大气的热力作用和水平运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