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普利寺塔简介.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普利寺塔简介
普利寺塔又名“万佛塔”, 普利寺塔始建于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原为普利寺(北朝始建)主体建筑之一,民国年间寺废,唯塔独存。宋皇祐三年(1051年)建塔,地点选在旧县城东北隅,普利寺北侧,距旧县城约400米。
该塔为方形七级密檐式仿木砖塔,由塔基(地宫)、塔身组成,。一层塔身较高,四面外壁及部分内壁刻满佛龛、佛像千余尊,故又名“万佛塔”。南辟塔门,内供石质释迦坐佛一尊,下有井(地宫)。据县志载:“有志云,异僧持佛骨、佛牙、舍利葬于内”。塔东原有爽亭,已废。宋徽宗下晋阳过临城驻跸于普利寺内,曾亲为普利寺赐额,并命宰相蔡京题“爽亭”于碣上(亭旧址位于普利寺塔东侧,已废,仅存碑碣拓片)。
该塔1982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塔门上方中央砌一石匾额,阳刻“重修宝塔”,上款书“大明嘉靖拾柒年拾月初壹日吉日立”,下款书“直隶真定府赵州临城北盘石善人”。
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对普利寺塔进行维修。
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再次维修。
1965年,普利寺塔遭雷击,塔刹仰莲被雷击落,刹顶歪斜。
1966年,普利寺塔内汉白玉雕石佛被砸毁。
自80年以后,县政府对普利寺塔的保护非常重视,先后三次拨款进行维修,使这一古塔得以有效保护。
1986年,将明嘉靖年间所刻石佛像置于塔内。
1990年夏,洪水毁掉了塔基东墙,,,对其进行维修。
2001年—2002年,经县政府批准,将东街临城镇粮站、农机公司的部分土地划归为文物保护用地。文保所筹资15万元,修建了仿古围墙和保护管理用房,并整修了院落,种植了树木、花草,使普利寺塔院内环境得到了改善。
2006年由国家局拨款130万,对其进行整体维修,并安装了避雷设施。
普利寺塔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形式为七级密檐式,各檐下施仿木砖质半拱和椽飞,灰瓦屋顶。第一层较高,以上各层骤变低矮,高度和面阔逐渐缩小,愈上收缩愈急剧,塔体轮廓呈直线锥体。除一层南面留券门出入外,其余各均为实心砖体结构,不能攀登。
此塔造型挺拔秀丽、雄浑舒展、结构严谨、技术精湛。既继承了唐代方塔遗风,又具有宋代建筑的时代特征。
(1)基座与台基。台基高大,为页岩和石灰岩石砌成,,,,近似方形,后二角略呈圆形。高台四周用砖砌女儿墙护栏。普利寺塔座落在高台中央。塔的基座为砖砌方形,长、,上收三层(叠涩)到塔身第一层墙根。
(2)塔身。共七层(包括墙体、半拱、屋檐)。在一、二层之间另加一层平座,塔身墙体收分较大。一至三层各面均做普柏坊、兰额,并在兰额处做出圆形柱头,每面均为三间四柱。四至七层墙身均为一间,不做栏额、柱头,只施普柏坊,其下为砖砌墙体。普利寺塔除外檐仿木半拱、椽飞、榑、枋外,其各层撩檐榑上均用砖做生头木,使角部翘起。
第一层墙面全为佛龛、佛像。佛龛之上用同砖厚的一圈木腰线,线下用砖砌出生起,四面从角部至里2米处开始,微微生起6厘米,墙体除一、二层做佛像外,其余各层均为条砖丝缝砌法。
墙面佛像。一层墙身内外四面均为砖砌小佛龛,每龛浮雕坐佛像一尊,东、西、北

普利寺塔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