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质、对象、任务
1、定义:从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条件下,个体的心理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科学
2、对象:1、社会与个体 2、情境:个体所处的情境(小女孩的故事,小男孩举手的故事) 3、个体内在心理因素
社会情境:个体所意识到的,并直接影响个体心理
社会环境:未被个体意识到的并可直接个体 康斯坦湖 (环境—情境)
3、任务:1、从理论下探讨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人的心理
2、从时间上探讨其理论指导社会实践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1、史前准备:柏拉图 《理想国》
2、系统社会心理学著作的问世:1908年,罗斯《社会心理学》—群体社会的社会心理学 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个人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3、科学的社会心理学的诞生:1924年,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之父),以实验为基础,试图理解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怎样为别人实际的、想 象的、隐含的存在所影响——社会心理学
过渡理由效应:外在的过渡理由降低内在动机作用(德西实验做智力题 小孩踢球)
角色扮演: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态度和方式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的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心理学研原则和方法究
1、原则:客观性原则、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原则、交往性原则、人道原则
2、方法:观察、实验、个案、问卷、文献
第二章 社会化和自我概念
第一节 社会化
定义: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经验的学习与获得形成一定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
角色引导(社会对每个人的期望,通过奖励来引导角色) 感动中国
社会化心理加工机制 社会比较(个体自身状态与他人状态比较,以获得明确自我评价)
社会学习
亚社会认同 (大社会和小社会 eg家庭)
第二节 自我概念
定义
保持内在统一
二、功能 解释经验
决定着人们的期待
镜像自我:指儿童通过对自己的态度反映发展起来的自我概念
eg 教育儿童,积极评价儿童,不要贴上不好的标志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概述
定义 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况、行为动机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经验
依据
(事物本身)特点
选择性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反应显著性
自我控制
三、认知偏见: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怒责之后莫忘安慰) 光环效应 刻板效应
自我中心 偏差 宽大作用 逻辑错误(把个人品质推到别人身上)
(案例分析)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定义 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
1、出乎人意料的、不寻常的事情发生时
社会心理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