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1、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到广州禁烟.
2、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3、1840年6月,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4、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有(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3)割让香港岛给英国;(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等条约。它使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用来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西效的圆明园,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农民领袖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起义。
,俄国共割占我国150多万领土。
时间
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
割占面积
1858
《瑷珲条约》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万平方千米
1860
中俄《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4
堪分西北界约记
巴尔克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平方千米
80年代
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方千米
,侵略新疆后被左宗堂打败中亚封建主阿古柏。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指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英勇牺牲。
,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赔偿白银二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共率领2000多人,从大沽向北京进犯。
,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以海关税作保,分39年还清;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在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前期提出“自强”的口号,创办军用工业,筹建新式陆海军(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后期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张之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3、1881年,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唐胥铁路,这是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4,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工程师詹天佑巧建京张铁路。1909年通车。
5,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1、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史称“公车上书”。
2、严复,近代启蒙思想家,详述了《天演论》,用进化论学说解释变法,阐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政治制度。
3、1898年6月,光绪帝在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宣布变法。变法开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内容:(1)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3)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4)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4、1898年9月,由于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地主阶级的代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变法脱离广大群众,资产阶级本身力量软弱。谭嗣同为变法牺牲。
( 第8课辛亥革命)1、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