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总论
内容提要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作用
针灸处方
特定穴的应用
事针灸治疗原则
m补虚泻实
■清热温寒
治病求本
三因制宜
补虚泻实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
盛不虚,以经取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
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
则虚之。”
补虚泻实
补法
泻法
虚则补之
“盛则泻之”
“虚则实之”
“邪盛则虚之”
陷下则灸之
“满则泄之”
n“寒则留之”
“热则疾之”
宛陈则除之”
平补平泻
补虚泻实
虚则补之:虚:正气虚;
补:补法。
单式补法或复式补法穴性
属补(关元、足三里)
补虚泻实
陷下则灸之:陷下:阳气下陷。指脏腑、
经络之气虚弱,失其固摄之权
属补的范围“大肉陷下”灸百会
内脏下垂
神阙
阳气暴脱关元
足三里
补虚泻实
实则泻之
单式泻法或复式泻法穴性属泻(十二井、
十宣)。
■宛陈则除之(泻法)经脉瘀阻的病证以
三棱针点刺出血
如:闪挫扭伤—委中放血刺络拔罐;
腱鞘囊肿、小儿疳积—一点刺放液
平补平泻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难经·六十九难》:“是正经自生病,不中
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脏腑、经络虚实不明显取本经穴
或虚实兼有
(原穴或五
输穴
脏腑、经络本身气血逆乱
清热温寒
■热则疾之:热-热证
疾:快针、浅刺、疾出;
手法轻巧快速,不留针(刺热者,如手
探汤”《灵枢经脉》)
如:高热—刺大椎、曲池,浅刺疾出;
咽喉肿痛一少商或商阳点刺出血。
针灸治疗原则—中医针灸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