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青岛留痕的人们》教案班级: 高三 6班授课人: 徐婷课题: 那些在青岛留痕的人们授课地点: 微机室教学背景: (1) 山东省暑期培训中提到的百会写写软件可以实现同步修改、交流,有利于学生互相批改作文。(2 )高三学生在材料的积累梳理方面还有欠缺,想要通过这堂课教给学生如何搜索、筛选、梳理、积累作文素材。教学目标: 1、能利用网络搜寻曾经在青岛居留过的文化名人的相关资料,并有选择的摘抄。 2、能对摘抄的文字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评价。 3、学会协同学习,能使用“百会写写”修改、评价别人的文字。 4、通过学习加深对文化名人的了解,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 协同学习,能使用“百会写写”修改、评价别人的文字。教学难点: 对摘抄的文字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评价。教学方法: 引导法、交流法教具准备: 投影仪、交互式白板、电脑、网络板书设计: 见 ppt 附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每次写作文的时候, 大家都抓耳挠腮, 为没有论据而苦恼。其实, 我们的家乡青岛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青岛曾经汇聚了无数的文化名人, 我们为什么不从身边取材呢?今天, 就让我们去认识这些曾经在青岛留痕的人们,以此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来丰富我们的心灵家园。二、当堂生成学习内容 1、教师提问:你知道曾经有哪些大师在青岛居留过吗? 学生列举 2、教师出示“思维导图”: 我把大家刚才提到的名人分了分类, 总结了这样的一张图。这些名字我们可能听说过,但是对于他们的生平事迹,我们了解的并不深入。这节课,我们将从中挑选 5 位文化名人, 运用网络进一步了解他们。你们想要深入了解谁呢? 请每个小组的组长代表你们组的同学选择一位。 3 、学习小组的组长挑选一个任务,教师在思维的导图中插入标记图标。三、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1 、教师出示范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在开始学习之前,让我们先看看范例。请大家打开百会写写的文件,找到共享给我,从其中找到“教师示例:沈从文”。这是我在阅读百度百科沈从文的资料之后所做的摘抄。从这段摘抄大家可以看出,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积累的基本知识:姓名、身份、经历、成就、为人……还有其他一些你有所感触的事情或语言;其次, 阅读不仅指装下别人的思想,还要在别人的思想激发下产生自己的思想,所以在每一个事实之后, 需要添加你的看法,写出你认为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精神,给了你什么影响,能用到哪些文章中。 2、教师布置任务: 现在各小组已经选定了自己感兴趣的一位名人, 请大家按照“教师示例:沈从文”的样式新建一个文件, 将文件名改为“你要了解的大师的名字+ 你的名字”, 然后登录百度百科, 查找他(她)的资料,按照所给的样式有选择的摘抄,写出阅读笔记。教师示例: 姓名:沈从文( 1902 - 1988 ) 身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经历: 14 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 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建国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他的一生经历坎坷,从不识字的野娃子,到热爱文学的穷青年,再到教人写作的大学教授, 他的知识来源于自然与生活,靠的是自己努力钻研的勤奋精神。成就: 著有小说《边城》《长河》等,主要表现湘西的风土人情,他认为乡下原始、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 才是民族理
《那些在青岛留痕的人们》教案——徐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