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报告.doc基坑监测报告
第一章 工程概况
本基坑 位于郑^'卜|市 郑东新区 cbd商业中 心,米用土 钉墙支护结 构,开挖深 度约为13 米。基坑周 边环境复 杂,周边建 筑物较多而 且相邻较 近,地下管 道也开挖影 响范围之 内。
弟一早
项目
监测点数
监测依据及 内容
的依据:
1商业 街工程基坑 支护有关的 图纸及资料
2《建筑 基坑工程监 测技术规 范 》
gb50497-200
9
3《建筑 地基基础工 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 gb50202
4《建筑 基坑支护技
术规程》
jgjl20
5《建筑 地基基础设 计规范》 gb50007
6《工程 测量规范》 gb50026
7《建筑 变形测量规 程》jgj/M
8《民用 建筑可靠性 鉴定标准》 gb50292
测内容
根据
《建筑基坑
工程监测技 术规范》 gb50497-200 9的规定,基 坑工程现场 仪器监测项 目的选择应 在充分考虑 工程水文地 质条件、基 坑工程安全 等级、支护 结构的特点 及变形控制 要求的基础 上,考虑到 该工程的特 点,确定的 监测项目见 表
1。
表1本 工程基坑监
测项目
序号
1
桩顶水平位移
10
2
围护结构深层水
平位移
2
3
基坑周围地表沉
降
8
4
土体分层沉降
4
围护结构桩体土
压力
第三章监测点的 布设及监测
位移监测(测斜)
监测目的:围护结 构的变形通过预埋在 围护桩外侧的测斜孔 进行监测,主要了解随 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 围护结构不同深度的 水平位移变化情况。
布设原则:布置在 基坑平面上挠曲计算 值最大的位置,如悬臂
安全性判别
判别标准
警戒域
(报警值)
注
式结构的长边中心,设 置水平支撑结构的两 道支撑之间。孔与孔之 间布置间距宜为20〜 50m,每侧边至少布置 1个监测点。监测点布 置深度宜与围护体入 土深度相同
埋设方法:测斜管 的埋深方法如下:
钻孔:孔深 大于所测围护结构的 深度5〜10m,孔径比 所选的测斜管大5〜 10cm。在土质较差地层 钻孔时应用泥浆护壁。
接管:钻孔 作业的同时,在地表将 测斜管用专用束节连 接好,并对接缝处进行 密封处理。
下管:钻孔 结束后马上将测斜管 沉人孔中,然后在管内 充满清水,以克服浮 力。下管时一定要对好 槽口。
封孔:测斜 管沉放到位后,在测斜 管与钻孔空隙内填人 细砂或水泥和膨润土 拌和的灰浆,其配合比 取决于土层的物理力 学性能和地质情况。刚 埋设完几天内,孔内充 填物会固结下沉因此 要及时补充保持其高 出孔口。
保护:圈梁 施工阶段是测斜管最 容易受到损坏阶段,如 果保护不当将前功尽
弃。因此必须与施工单 位协调好,派专人看护 好测斜管,以防被破 坏。测斜管管口一般高
梁面20cm左右,
周围砌设保护井,以免
遭受损坏。
监测
监测目的:了解在 基坑开挖、结构施工中 围护墙顶部的水平位 移,为围护墙体测斜控 制孔口提供修正参数。
布点原则:监测点 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 置,围护墙周边中部、 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20m,每边监测点数目 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 宜设置在冠梁上。
埋深方法:将顶端 划“十”字的钢筋埋入 冠梁中,用混凝土固 定。
监测
监测目的:观测基 坑开挖过程中对周边 土体垂直情况,掌握该 区域土体的稳定性,了 解基坑施工对周边土 体的影响。
布设原则:基坑周 边地表竖向位移观测 宜按监测剖面设在基 坑边中部或者其他有 代表性的部位,监测剖 面应与坑边垂直。
埋设方法:打破混 凝土路面,将钢筋插入 原状土 30cm以上。
土体分层沉降 监测
监测目的:了解深 层土体各个深度的竖 向位移情况,控制由于 基坑土体开挖卸载,深 层土体应力释放引起 的隆起现象。
布点原则:监测孔 应布置在邻近保护对 象处,竖向监测点(磁 环)宜布置在土层分界 面上,在厚度较大土层 中部应适当加密,监测 坑开挖深度,且不应小 于基坑围护结构以下 5 〜10m。
埋深方法:用钻机 在预定孔位上钻孔,孔
深由沉降管长度而定,
在沉降管下孔前将磁 环按设计距离安装在 沉降管上,磁环之间可 利用沉降管外接头进 行隔离,成孔后将带磁 环的沉降管插入孔内。
磁环在接头处遇阻后 被迫随沉降管送至设 计标高。然后将沉降管 向上拔起2m,这样可 使磁环上、下各2m范 围内移动时不受阻,然 后用细砂在沉降管和 孔壁之间进行填充至 管口标高。
土
基坑监测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