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导学案2.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导学案2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作者孙文的生平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②了解事略、序跋等文体的特点及本文序文的特殊性。
③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其用法。
2、技能目标:
①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慷慨之情。
②学习本文恰当地运用比喻、对偶、夸张、夸张、比较等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方法。
3.情感目标:
①了解作者痛悼、赞颂革命烈士,以及勖勉国人继承烈士遗志,完成革命大业的作序意图。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慷慨之情。
【教学难点】
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其用法。
【学习方法】
反复诵读、探究讨论、积累总结
【知识链接】
(一)解题:
事略,是文体的一种,记述人或事的梗概,有别于正式传记。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经过,或介绍、,而是就书以评史论事,借序以“勖国人”.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督师桂林准备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之际,可以说是一篇弘扬先烈革命精神,,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之统一。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风尘仆仆,行装甫卸,即成立北伐大本营;并指出这次北伐是件非常的革命事业,定要“扫除中国一切政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而再造一庄严华丽之新民国”。因此在邹鲁求序于孙中山时,正值孙中山肩负重任,讨贼兴师,,本文与其说是一篇序文,倒不如说是一篇借先烈之伟大精神以鼓舞士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作者热情赞颂了烈士们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高度评价了辛亥广州起义的意义和影响,对当时反动逆流泛滥的现象表示了深切的忧愤,激励国人“继述”“光大”先烈遗志,为实现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
(三):中学语文在线
孙中山,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导学案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rh53719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