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爱国主义教育与养成教育结课报告 2014 年3月 10日 2 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摘要] 在中国中学中, 高中生是多数, 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从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新内涵、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误区和开展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这几方面的内容对新时期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探讨, 希望能对我国高中生爱国教育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新时期;高中生; 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引言在中国中学中, 高中生是多数, 他们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是很大的。在经过几年的培养之后, 将于本世纪末和下个世纪初陆续成为我国各行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骨干力量。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 面对西方文明的发展状况与我们相对落后的局面, 也有些人受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发展了偏移,产生了民族自卑感。高中生在学习当代先进科技知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大量外来的社会文化和学术思潮。高中生对事业、对民族、对祖国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意愿的强弱, 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主义中国在 21 世纪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国力的盛衰。所以必须对高中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让他们懂得良好的民族文化素养是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重要前提, 使他们学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对外来文化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和选择, 做到择其善而从之。快速、高效地改进和加强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予以解决。一、什么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毛泽东曾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用列宁的话说,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什么是爱国主义?它是个体或集体对其祖国的爱戴与支持。由此而言, 爱国主义是一种神圣的不可亵渎的情感和行为。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 特别是每到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都是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正如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辛亥革命 100 年来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爱国主义, 这决定了对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与现实表现给予深刻认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弘扬爱国主义面临的挑战予以深刻把握十分重要。 3 二、爱国主义教育新内涵全球化的背景下, 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新内涵。要加强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 就必须把握全球化的特点,认清高中生的历史责任,为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注入时代的内涵。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时俱进。根据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要求, 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我们首先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因为这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得出的正确选择, 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高中生这个学习的主体,爱国主义教育更需要与时俱进。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更好地开展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在培养高中生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热爱和忠诚的同时, 还应该培养他们与时俱进的全球化意识, 不断根据时代潮流的发展而发展自己。但不管如何, 爱国主义的某些东西是动摇不得的。其中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为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 内涵更加丰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有: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 抗御外敌。三、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人类进入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就成为中学德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 在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培养青少年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三、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误区 1 、只是单纯讲理论。一讲到爱国主义就是革命烈士, 过于空泛且远离学生现实, 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高中生已经接受了多年的爱国主义理论教育, 讲得太多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反而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2 、认为高中生不再需要爱国主义教育。有些人觉得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会伴随着他们专业学习的深入和知识容量的增加而同步发展, 从而自然而然地在他们脑海里形成牢固的爱国主义信念和思想。因此, 不再需要“画蛇添足”般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这种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是荒谬的,而且在实践中也
爱国主义教育与养成教育结题论文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