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医养生的核心——天人相应
秋天让我们想到的:
干燥 伤感 疾病 进补
秋季进补吃什么:
贴秋膘:为了调养身体
中医学中是没有的,是民间的一种说法,过去人生活水平低,吃不好,营养不够,夏天天气炎热,消耗更多,营养更差,所以秋天贴点秋膘,增加一些营养。
时代不同 贴秋膘的意义也不同 胖人不适合 什么人适合贴秋膘? 苦夏的人,消瘦的人(体力弱)
肉:共同的特点:偏温热 对一些身体比较虚寒的人,吃点肉是不错的,
妇女产后有一种药方叫做当归羊肉汤,当归,羊肉都是热性的东西,再加上生姜 温补
如果你这个人本来就上火,脸上起疙瘩,嗓子干口干,这时候你再吃些很温热的药,就更容易上火了,应该吃偏平和一点 秋季适合吃平和的肉类 像乌鸡,鱼,排骨汤稍微热了点 经常吃涮羊肉容易上火 跟每个人的体质有关
秋季那种人不适合吃涮羊肉 肾结石患者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
毒药攻邪,五谷为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五谷为主 蔬菜 水果 肉类为辅,合理搭配才是健康的饮食
关于秋季进补,哪种说法正确 脾胃不好的人需先健脾 如果脾胃消化功能不好,吃进去的东西,就不能进一步运化,就不能吸收。
面黄肌瘦者脾胃不好
脾胃不好的四种类型:
饮食积滞型:多见于儿童和老人 症状:会腹胀,打嗝,吞腐(带有酸腐食物的味道),食欲减退,腹泻 最简单的消食食品——山楂,果丹皮 调理方法:保和丸:山楂 神曲 麦芽 陈皮
湿热内阻型:症状:舌苔黄 厚 腻,口干舌苦(嘴里发黏),胃胀,胃有烧灼感 调理方法:枳实导滞丸:枳实 大黄 黄莲 神曲 茯苓 白术
胃阴不足型:症状:口干,不想吃东西,舌苔少 方法(清代):五汁饮(五种水果):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 可单用
脾胃虚弱型:症状: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消瘦气短,大便溏稀 调理方法:香砂六君子丸: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 补气),陈皮,半夏,(化湿和胃),木香,砂仁
适合秋天喝的粥:秋干
百合莲子粥:养阴生津,莲子心 苦 泻火, 莲子肉是健脾养阴生津的
香菇牛肉粥
桂圆红枣粥:红枣性热 桂圆(龙眼肉)性温热,养心 安神 体质虚弱、睡眠不好可用
《粥谱》:粥能益人,老人尤宜(补养作用)
《医学入门》: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如何熬粥?诀窍:陶罐或砂锅 晚上吃,则在早上出门的时候就把米等其他食材、粗粮泡起来,泡在冰箱里。先用武火(大火)煮开,再转到中高火再熬,米八成熟的时候,用小火慢慢熬。(如果是陈米可加两滴食用油,需提前一点),大火煮开时要搅拌,防止粘锅,文火煮时为了让粥烂一点,也是进行搅拌。米或其他食材分开烹饪:蔬菜,海鲜等不耐煮的食材应该提前烹饪好,比如说该焯的焯,该下锅炒的炒,该煮的煮,在起锅前加到粥里。
(二)
秋燥
中医认为,秋燥和以下哪个脏腑关系最为密切:肺
肺主气,司呼吸 肺气的特点就是应该往下走,中医讲肺气下行为顺,如果肺气上逆,就会造成咳嗽、气喘,引起呼吸道疾病。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燥胜则干(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干易耗伤津液,特别是与空气接触的部位,像呼吸道。
秋季养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