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尔清溪川的沧桑历史
清溪川,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走的是原
生态—破坏一覆盖改建—复原这样一条路
子,实践证明,最终选择的复原是符合现代
社会城市文明促进与城市环境宜居要求的,
也是与市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城市现代化发
展趋势相符合的!
恢复了生机活力的清溪
条印证朝鲜王国500年间
发展历史的河流,一条因
河床被污泥和垃圾所覆盖,
沿着河边胡乱支起的肮脏
的木棚以及所排放的污水
重污染了的河流,一条
大量的污水流淌于市中心
发出的恶臭令周边居民痛
苦不堪,城市的整体形象
也受到了损害的河流,在
被整体覆盖后建成柏油路,
两侧商铺林立成为商业中
心后消失的河流,在2003
年又被从新开挖,历经数
年整治,恢复了它原有的
生命的河流,它就是韩国
首尔的清溪川
清溪川的诞生和治理历史
清溪川在朝鲜王朝时代名为“开川”。日本占领朝鲜
后开始被冠之以“清溪川”,这一新的名称,大致应该是
1914年日本重新命名朝鲜的河川之时
在1394年首尔还没有被指定为首都之前,清溪川尚属
自然河川。四周环山的地理特点,使水流自然而然汇聚于
首尔这座地势较为低平的都城中心,因此在朝鲜王朝还未
对都城水路进行修整之前,已有自然河川流淌其中。现代
的清溪川,,自西向东,注入汉江。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首尔的春秋两季干燥,夏季高温
潮湿。因此,在雨水较少的春秋两季,清溪川大部分时间
便成为干川,相反,在雨水较多的夏天雨季,稍有降雨就
会洪水泛滥,河水水量也随干期、雨期出现较大的起伏
由于清溪川位于城市中心,周边商店和民宅
密集,因此当洪水泛滥时,房屋被淹、桥梁被毁、溢死等现
象时有发生,因此,朝鲜王朝初期城市建设事业及以排水为且
的的河川整治便成为一项非常重大的事业
1394年,韩国迁都首尔,清溪川成为首尔城市形态的中轴
清溪川是穿越市中心的城市河川,作为城市中心河,清溪川
然而然的功能就是下水道功能。事实上,首都首尔在朝鲜王朝
500年间,之所以能够维持韩国历史文化中心的地位,正是因
为清溪川起到了下水道作用。另外,清溪川也是首尔人的公共
休闲场所。每逢过节时,这里就成了进行踏桥游艺、放风筝
莲灯活动、石战游戏(两边分伙儿,相互投掷石头的游戏)等民
俗游戏的场所。
真正意义上的清溪川治理工程始于朝鲜王朝第三代国王太
宗,主要是在1406年至1407年,将呈自然形态的河床加以清理
拓宽、在两岸筑坝等工程,分几次进行治理工程,
的形态。然而,由于治理不够彻底,每逢大雨便会水灾连连。
因此,1411年设立了治理河川的临时机构“开渠都监”
自第二年即1412年1月15日起截止到2月15日,共
投入52,800名劳工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在主要河川的两
岸筑石,修建广通桥、惠政桥等桥梁。所谓“开川”原指开挖
河川,也就是指对自然形态的河川加以治理的土木工程。然而
自开川工程开始之时,当时的“开川”便成为专指清溪川的专
有名词。
如果说太宗时期的开川工程是对开川主流的治理,那么到
朝鲜第四代国王世宗时,主要是对支流和细川的治理,目的是
防止支流的水流同时流入开川上游,避免洪水在市中心泛滥
141年在马前桥西侧水中设了标石,在这个标石的石柱上刻
上尺、寸、分等标度,用于测量水位,这就是所谓的水标。水
标对开川的水位进行了量化,有助于预防洪水泛滥。
世宗时最值得瞩目的是将清溪川的性质定位在市中心生活河
川上,朝鲜王朝定都首尔时,从风水学角度充分考虑了围绕首
尔的外水汉江的流向为自东向西,而流淌于城市中心的内川
清溪川的流向则是自西向东。然而由于位于人口密度较大的城
市中心,而目没有如今的下水道等设施,清溪川只能变成垃圾
场和污水场。
因此,在清溪川的性质问题上,出现了“作为风水学上的
重要之水应保持洁净”的名分论主张和“由于都城居住着大量
人口,将会产生大量垃圾,需要有排污的河川”的现实主义主
张。在这场论争中,世宗接受了后者的主张,将清溪川指定为
排放的生活垃圾的功能,保证了整个都城的了清洗都城
生活河川。清溪川在朝鲜王朝500年历程中,发
世宗皇帝之后,最热衷于开川整治的皇帝是朝鲜第21代国
王英祖。英祖暗地里将自己所进行的河川治理与中国古代夏国
的皇帝禹以及隋朝的炀帝的运河治理相媲美,达到将其视为自
己最大功绩之一的程度。
太宗、世宗时营造的开川,至
英祖即位为止的50余年间发生
了令人瞩目的变化。虽然出现
河水泛滥浸淹附近民宅、桥梁
被冲毁等大大小小的事故,然
而这对于开川来说是非常平常
的事情。此外,太宗、世宗时
治理的开
首尔清溪川景观改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