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一、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明确职责: 医院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1、医院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医疗质量管理委员 会主任, 由分管院长负责, 医务科、 护理部及主要临床、 医技科主任组成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职责: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 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 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 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 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2、科室成立质控小组。各临床、医技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组 长由科主任担任,副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设立一名兼职质控员(由主治医 师或高年资医师担任)协助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医疗安 全管理与控制的具体工作。
质控小组的职责是:
(1)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与控制,质控小组定期对 科室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进行检查,考核评价,对各种记录进行检查,将 结果记录在相关的质量安全管理考核记录中,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薪酬挂 钩;
(2)负责本科室各种医疗文书的检查,每月必须将本科室的病历在交 病案室归档以前,逐份、逐页、逐项全面仔细地进行审查,对缺项、缺页 或者书写不合格的,必须督促当事医师重新书写,不合格的病历,一律不 允许归档。对于各种缺陷要登记,作为对个人考核的依据;
(3)负责本科室医疗安全防范监督,督促全体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
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服务意识,杜绝医疗事故发生,避免发生差错和 缺陷,及时化解医患矛盾,调解医疗纠纷;
( 4)负责本科室各种质控记录的填写与检查;
(5)负责本科室质控相关制度落实、奖惩;
(6)定期将本科室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向院医疗质量 管理委员会报告。
二、 医疗质量管理内容
(一)基础医疗质量管理
1 、 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诊疗规范。修订并完善( 1 )
核心制度、岗位职责; (2)诊疗规范、操作技术常规; ( 3)医疗流程;(4) 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 5)医疗质量应急处理机制与预案。
2、严格依法执业,规范执业行为。
3、对病历进行环节监控和终末监控,落实和检查有关病案的各项制
度。
4、合理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疗费用,落实和检查相关 的制度。
5、落实和检查医患沟通制度和病情告知制度,重点落实和检查各种 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情况。
6、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落实
《医疗投诉管理办法》 、《医疗纠纷、事故防范及处置预案》等。
7 、加强院感管理,落实和检查《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隔
离制度》、《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 、《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 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消毒灭菌质量控制制度》 、《一次 性无菌物品使用管理制度》等。
8 、加强传染病的及时报告,落实和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
9、做好各种登记工作
(1)交接班登记本 ( 2)业务学本 ( 4) 疑难难危重病人讨论记录本( 5)死亡病例的讨论记录本( 6)术前病例讨 论记录本( 7 )病案质量管理登记本(
8)出入院病人登记本( 9)单病种 质量控制登记本( 10)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 11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登 记本( 12)传染病报告登记本(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室) (13 )随访登记
本
(二)环节医疗质量管理:
1、职工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全院各岗位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 严格自觉履行,每个岗位人员履行好职责是环节质量管理重要一环,自觉 履职,自觉接受院、科两级检查,院、科要经常开展履行岗位职责教育。
2、抓好科室质量管理。科室质量管理是环节管理的关键环节,能及 时发现及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管理负 责人,要狠抓落实。
3、抓好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的质量管理。 (1)抓好交接班、三级医师查房、会诊、病例讨论、手术审批、转诊转 院、分科收治等制度的贯彻落实。
(2)抓好查对工作。
( 3 )做好危重病人、手术期病人和特殊病人的管理。
(4)抓好临床输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 5 )抓好急诊急救工作,对急诊科应急反应、人员、设备、急救药品等 情况随时抽查。
(6)抓好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接班及报告书 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及夜班抽查)在岗位情况。
( 7)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 及时客观准确书写, 上级医师及时修改签名, 按时归档,妥善保存,归档病历不得修改。
(8)做好沟通工
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与持续改进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