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发育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
一、姿势、运动的发育规律
二、粗大运动及各种姿势的发育
(1)、仰卧位姿势运动的发育
新生儿:头向一侧或呈正中位,四肢呈屈曲或半屈曲状态,手握拳,左右对称,或呈非对称姿势,表现为一侧伸展,一侧屈曲。这时小儿以屈曲的姿势为主。河南省中医院小儿脑病康复科赵鹏举
2月:头可向一侧或左右回旋,常呈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姿势,即表现为颜面侧上下肢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屈曲肢位,小儿开始由屈曲的姿势向伸展的姿势发展。
3个月:头多呈正中位,但可以随意转动。上下肢可出现交替性伸展或呈对称性屈曲的姿势。非对称性姿势逐渐消失。
4月:头举正中,躯干稳定,四肢多呈对称性的屈曲状态。此时小儿可伸出双手主动去抓视野中的物品,常啃手指或自己的衣服,或把手中的玩具放入口中。
5个月:头部完全正中位,四肢呈对称性屈曲,手指的随意动作明显,眼睛开始注视手部得活动,小儿可主动抓自己的脚主动送到口中,呈现手、口、眼协调的动作。
6个月:四肢呈自由伸展状态,随意动作增多,能主动抬起自己的腿,并且可以自由的进行左右翻身。
7个月:头部自由活动,四肢自由伸展,小儿可以灵活地从仰卧位翻呈俯卧位。这个时期的小儿主要以伸展的姿势为主。
(2)俯卧位姿势、运动的发育规律
新生儿:为了避免窒息会将头转向一侧,下颌抵床,不能抬头或时有瞬间抬头,全身呈屈曲状态,下肢屈曲于腹部,呈现臀高头低位,身体的支点后移于颈部及上胸部。此时的小儿在颈翻正反射及上肢移位反射的作用下,可出现向前伸手试图抓取手不能及的物体,并能交替蹬腿,这是匍匐动作的开始。
3个月:小儿可用肘支撑,头部抬高呈45度左右,下肢伸展,此时小儿呈头高臀低位,支点向后移于胸腰部。
4个月:小儿可用肘部支撑,头部上抬45度至90度,而且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支点在腰部。
5个月:小儿能伸展肘关节,用双手支撑体重,使上部躯干大部分离床,可抬头90度,下肢自由伸展,支点在腰骶部。
6个月:前臂可以伸直手指伸展,用手支撑体重,抬头90度以上,胸及上腹部可以离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此时小儿可自俯卧位翻成仰卧位。
7个月:可用双手或一只手支撑体重,能将重心从一只手转移到另一只手,从而
能腾出一只手去取玩具,也可以支撑向后成坐位。
8个月:可以进行尝试爬行运动,用双手支撑或用肘部支撑上部躯干,使胸部离床,腹部尚不能离床,可在原地转动,也可进行下肢的交替运动,称俯爬运动。
9个月:已能进行爬行运动,用手或肘支撑,腹部离开床面,可以灵活的进行向前爬行,或后退着移动。有的小儿先会向后退,然后才能向前爬行。
10个月:可以灵活的运用手、膝盖支撑进行四爬运动,且在爬行运动中具有较好的平衡能功能。
运动发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