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资待遇问题的探讨
工资支付,就是工资的具体发放办法。包括如何计发在制度工作时间内职工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后应获得的报酬,或者在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如何支付等问题。主要包括:工资支付项目、工资支付水平、工资支付形式、工资支付对象、工资支付时间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等。工资支付的项目,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本文我们讨论的是对大学教师工资的分配问题,原工资支付系统导致抱怨的原因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1. 称与工龄相同的教师的工资相差太大,则工资低的人会抱怨。
2. 能力高、贡献大的人希望得到更高的收入,否则则会产生抱怨。
我们对两篇获奖论文进行了分析摘要总结。
论文1:
摘要:该模型通过选取两个指标作为评价某工资分配方案优劣的标准,并以该指标确定三种不同的评价函数,建立规划模型。通过对规划问题求解,可以找到较为合理的工资过渡方案。在年工资总额增长3%,人年工资增长率介于1%~3%间的条件下,通过对工资调整的几个原则的逐步考虑,由较为简化的单一模型发展到较为复杂的分级非线性模型,使模型在符合所有的原则的前提下,做到了过渡过程尽可能平稳有序,达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知识:最小二乘法:用于直线拟合;
偏差平方和:实际值与理论值差的平方和;
无序度函数:定义为某数列的逆序值。
线性规划
假设:工资增长总额为定值,
问题转化为:如何将增长额合理地分配到各教员,使其尽可能接近目标方案的优化问题。
原则:
。
,如果一个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晋级,其工资的增长应大致相当于七年正常(未晋级)工资的增长。
(每7至8年)得到晋级且工作25年以上的教员在退休时工资应大致相当于刚工作博士工资的两倍。
,工作年限长,经验多的应得到更多的报酬,但是这种由工作年限长短导致的工资差异应逐渐变小。
建模分析:
为了解决该问题,我们建立了三种模型:单一线性模型、分级模型和分级非线性模型。单一线性模型的建立是假设每个教员每年工资的期望增长率均相同,与级别或工资年限无关。由原则二可以为每个教员建立单一的工资水平参考分数:
在理想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工资仅和该参考分数有关,该工资方案下,对数据点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到拟合线性方程,为了得到较为精确的线性方程,我们用偏差平方和无序度指数来衡量线性方程。
目 标 函 数 一:该 组 数 据 点 偏 差 平 方 和T1=。
目标函数二:根据Score对教员进行排序,计算该序列的无序度T2=。
1. 评价该分配方案优劣采取指标一,可建立下列规划模型
令目标函数
Min:
st.
2. 评价该分配方案优劣采取指标二,可建立下列规划模型:
令目标函数
Min:
st.
3. 从两组结果来看,各指标均能对工资方案进行约束,其中指标一的整体约束效果较好,但在每年调整过程中个体间的有序度并未显著改善;指标二的针对局部有序的调整十分有效,但整体效果欠佳,理想的优化目标应是两者兼顾。可建立下列规划模型
令目标函数
Min:
st.
所以,今后目标函数均采取形式
分级模
对工资待遇问题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