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城市社区福利是为解决城市社区居民生活问题,尽可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的一种服务类型。本文通过对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路径架构进行系统梳理和比较, 指出我国的城市社区福利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无论是社区服务政策还是社区建设政策, 都忽视了居民自发、自治的主体性原则。在参考日本城市社区福利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方向。【关键词】社区福利;发展路径;居民自治一、日本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过程及特征日本城市社区福利政策形成于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 正值日本经济高度成长的鼎盛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过快, 日本传统的家庭抚养和邻里互助的社会结构在很短时间内走向了解体, 而养老扶幼的社会需求又在不断增加。这就成为日本社区福利政策出台的直接契机。在日本社区福利初期阶段的 20 世纪 60 年代, 其发展的重点在于调整社区行政组织和培育居民自治组织, 是社区组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70 年代, 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是如何为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儿童、智障者提供居家服务。 80 年代,则是推进社区的民主化、倡导居民自治和居民参与的民主建设时期。 2000 年之后,提出了“共生”的理念, 逐步形成了社区组织化、居家福利服务、居民参与机制、居民主体决策的综合概念体系。在日本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过程中, 可以看到它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征: 一是, 居民主体形成的过程很缓慢, 也很艰难, 行政官僚体制始终在左右和诱导社区福利发展的方向。其原因在于日本的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之间缺乏连续性, 高速经济成长时期急剧出现的城市化和核心家庭化, 使传统社区在很短时间内走向解体, 没有能够与现代社区之间架构一个过渡的桥梁, 中间出现了一个断层。二是, 日本社区发展与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的基层政治民主化过程是同步的。它与英国以维护人权以及与美国以解决贫困发展起点的过程不同, 与瑞典以生活问题为出发点的思路也有所区别。因此, 日本的社区福利行政化和政治色彩比较浓厚。二、中国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过程及特征中国的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经过了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发展阶段。 1993 年,政府推出了“推动社区服务发展的意见”之后,由政府主导的社区服务在很短时间获得极大的成就。在 21 世纪初,政府作为对社区服务政策的发展和延伸,又提出了社区建设的目标,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及 21 世纪初期, 随着产业化的推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沉淀于城市社区基层――社区,人口的急剧流动打破了城市社区原有的格局和机制构建。此时政府及时提出以社区开发为主旨的社区建设政策时很必要的。意在重建社区社会组织,解决亿万流动人口大军的生活问题。事实上,这与日本 20 世纪 60 年代的社区组织化有相似的含义,也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所推行的“社区开发”比较接近。与日本不同的是, 日本把组织化建设放在第一步, 把居家福利放在第二步。而中国则居家福利在先, 社区组织建设在后。就是说,后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调整战略, 缩短近代化的过程。另外一个不同点是, 日本的城市社区福利发展中, 居民具有主动性, 而在中国, 政府主导和政治色彩比较浓厚。三、中日社区福利发展的比较从上述中日城市社区福利

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69196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