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艺创作》
课程教案
授课班级:
教 师:
江西陶瓷工艺美院教案用纸
授课
内容
现代陶艺创作是大专雕塑专业的必修课,陶艺手工成型主 要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手工成型能力,动手和掌握陶艺基本 的成型方法与步骤,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为 创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总目标是使学生在较为系统地学习 本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对现代陶艺形式美的认识,培养其动手 能力;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
.介绍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掌握陶艺的基本材料知识并介绍陶艺成型的方法和步骤。
.具体练习陶艺手工成型的不同方法之不同之处,并理解 它们各自的特点。
.利用各种不同的成型方法来完成作品。
教学要求是:
,比较中、西现代陶艺之 异同。
2 .体验各种方法所表现出的作品风貌之不同。
。
4 .能够利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授课
时数
100
授课
日期
教学
目的
本课程旨在研究纯用手制成型进行艺术表现的陶艺塑造, 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粘土、釉色、窑火二者的统认识进行 徒手创作。
了解陶艺具体的成型方式: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 手捏雕塑成型以及综合成型方法。
.通过各种成型方式感受造型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和形式的审 美法则。
.能够运用陶艺的成型方法充分表达和体现作者的思想与情 感。
.熟知泥的特性,具有较强地驾驭泥性的能力。
教学
重的
难点
重点:学习现代陶艺创作的制作技法,了解各时代陶艺的 特征,、掌握陶艺基本理论知识和创作思维方法 .
难点:掌握陶艺的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 ,培养学生个性化
的创作能力.
2、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突破如下难点:
(1)帮助学生掌握陶艺创作的技法基础和培养学生陶
艺欣赏能力和赏别能力
(2)所有的难点,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的过程 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作品,指导学生们共同分析。
课后
作业
本课程共五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观摩国内外的陶艺创作,绘制创作草图 ,资料阅览, 泥的肌料训练。
要求:
(1) 提高陶艺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判断能力。
(2) 要求作学,并构思草图。
手捏雕塑成型
要求:
(1) 采用手捏雕塑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创意。
(2) 作品保留雕塑的手感和形式感。
(3) 造型可采用人物或动物或一套壶具。
作业要求:完成壶具一套.
第二周,课程具体安排是:泥条盘筑成型
要求:
(1) 泥条的搓揉手法。
(2) 泥条盘筑的 般知识和步骤。
(3) 盘筑造型要求高度40公分以上,数量2件造型各不相 同。
第三周,课程具体安排是:泥板成型
要求:
(1) 掌握压制泥板的方法,厚度控制在 。
(2) 米用半干式的拼结技法和卷泥板成型法。
(3) 造型高度在30公分以上,数量2件造型各不相同。
第四周,课程具体安排为:手工拉坯成型
要求:
(1) 能够控制好泥的中心。
(2) 拉出20公分左右高的碗形。
课程结束要求学生选择一件作品烧成作为考试成绩 .
教学安排
陶艺概述
中国陶瓷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为世界所瞩目, 享 有极高的声誉。同时,中国的陶瓷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体现。
1、中国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中国陶瓷,在 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彩陶”和“黑陶”
为代表掀开了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光辉灿烂篇章,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1921年,在中
国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首先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遗址中绘有红、 黑或紫色几何图案的彩绘陶器,
考古学者称之为“彩陶”,并称这一时代的文化为“仰韶文化” 。1928年在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
发现许多黑色陶器。器型浑圆端正 , 乌黑发亮,考古学家称之为“黑陶” ,并称这一时代的文化为
“龙山文化”。这两种文化相继形成了中国史前文化阶段的两个主要系统。此外还有与“仰韶文化”
同时发展的“马家浜文化”,与“龙山文化”同时发展的“齐家文化” ,以及“青莲岗文化”、“屈家岭
文化”等。这些大多以红陶、灰陶、彩陶、黑陶为主的史前陶器, 既有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
每一时代都有其不同的文化现象,商代在红陶、灰陶、黑陶和印纹陶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器表
施青釉的早期青瓷,为中国的瓷器发展奠定了基础。大约在东汉时期, 当时人们利用丰富的资源
优质的瓷土烧制出世界上第一件瓷器, 成为我国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国的瓷器,
现代陶艺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