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朝何时
——读艾宁《问中医几度秋凉》有感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西医5 尚奇
刚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感受到作者所透露的那份对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与伤感。当我把这本书读完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作者对于中医有深深的眷恋不假,但伤感却是我看不出的。正如作者所说,中医当今并不兴盛是中医的劫数,正如当年西医在中国兴起的时候也不大受国人欢迎一样。
作者艾宁以母亲行医与女儿学医的经历,记录中医的神奇,中医的道理,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她丰富的人生阅历,深邃的理性思考以及温馨的世俗情感让我深深折服。她把中医提到国人世界观与生活方式的高度来概括,让我感悟到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问中医几度秋凉?是啊,我在问我自己。中医诞生和发展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实践,大放异彩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也在近代“抵制中医”的呼声中苟延残喘。所幸的是,建国后,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让中医重新立足于祖国的大地上。但是相比较于当今铺天盖地的西医,中医却又明显显得单薄与无力。不错,这正是中医必经的劫数。日出日升,花开花落,本就是自然界中及其正常的现象。但是,我要说的是,太阳的落下预示着新一天朝阳的升起,花落也同样预示着来年的生命力。
秋天是内敛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中医的内涵,中医的底蕴自然也就蕴含在这秋凉的季节了;中医的价值也将会在秋天里焕发光彩,结下累累硕果。
中医是朴素的,自然的。道家常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归纳一句,也就是大道至简。朴素并不代表落后与愚蠢,相反中医的朴素正是大道至简的体现。也许中医基础理论整体观念、辩证施治的观念让你觉得毫无用处,也许阴阳五行让你觉得玄之又玄。那么我问你,你了解中国的文化吗?你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吗?我们可以朴素得像一张白纸,我们也可以在这张白纸上写满东西。朴素源于生活,只有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才有完美的生活。人生于自然,长于自然,我们就自然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人的思想与行为与自然不相协调时,就会产生疾病。我想,这正是我理解的中医吧。
小的时候,每年端午的时候,奶奶总会用艾叶烧水给我们洗澡;戴着香包,美美的一年。可现在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日子了。中医朴素自然,在自然中顺应规律,预防自然变化带给人体的影响。我十分赞叹中医的预防,它注重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提高人体自身的正气,平衡阴阳,这样人就不会生病。这是很简单的道理。鸡蛋从内部打破才是生命,从外部打破就是死亡。如果有任何外力破坏身体自身的平衡,自然会引起身体的强烈排斥。可是现在人们经常服用抗生素等一些化学药品,早已降低了人体的免疫力,损伤了人体的正气,打破了人体自身的平衡。
中医其实更代表了一种人生观。它来源于自然,主张天人合一,主张修身养性,涵养道德。它像一潭望不见底的深潭,带给我们宁静与思考的空间。正像艾宁所说,现代人的忧郁、焦虑、强迫、不安、气虚、失落,不仅仅是不良情绪的反应,而是真正生命欠缺的表达。可我们欠缺什么呢?我们欠缺的就是与自然、与心灵进行朴素相处的时刻。人的存在不仅仅是意识层这么大的一面,之下还有厚厚的沉积层,而“意识层”是脸,“沉积层”是身。脸是现代的,身却要求贴近天地。人
《问中医几度秋凉》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