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 年2月25日凌晨彭德怀亲自带兵急行军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在红花园遭遇,敌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 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 26 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 27 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 28 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 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近 3000 人,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是长征途中最重大的战略转折。本词写于 2月 26 日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 感. 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 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 1576 米, 南距遵义市 50公里,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诗词的诵读要领;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培养诗词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拓展,掌握并巩固对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毛泽东的伟人情怀。从画面感知词的内容和意境 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画面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 3、这个氛围有什么作用?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中“碎”、“咽”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碎:细碎,写出马蹄声杂沓轻疾,表现红军行军之急,之速。咽:停止、断续,写出军号声干涩断续, 表现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显出面临严酷战情成败在此一举的悲壮苍凉、庄严肃穆的气氛。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两句在全词的作用是什么? 从结构上说,承上启下;从内容上说,突出了词的主题,展示了红军英勇豪迈、敢于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思考思考探究三探究三毛泽东认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写得颇为成功。你是怎么认为的呢?谈谈你的感受。描绘了群山如波澜壮阔的大海,夕阳斜照殷红如血的画面,颜色鲜明,营造了气势磅礴、悲壮奇丽的氛围。体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壮阔,还会有许多的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也暗示了娄山关战斗的激烈,展示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娄山关·忆秦娥-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