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史及物理思想方法.docx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一、物理学史:
力学部分
(一)运动学: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方法是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 ,其主要是考虑到“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研究的核心是“实验和逻辑推理” 。
例题 1.( 2010 届第 1 次月考)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
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用小球在斜面上验证了运动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二)静力学:
胡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 即胡克定律:
F=Kx.
例题 2. (2010 届滚动训练 4)下面是一些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其中错误的(
)
A.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通过纸带上打下的一系列点,可求出打下任意一点时
拉动纸带的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
B.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的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一点,并且实验时要使
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
C.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或总长)
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用天平测物体(重锤)的质量
(三)动力学:
A.地表上物体低速运动:
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速度)的原因(直观感觉、错误性)
伽利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的原因(理想斜面实验、实践性)
牛顿: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的原因(科学推理、公理性)
B.天空中星体中速运动:
开普勒:开普勒三定律(轨迹、速率、周期规律)
牛顿:万有引力(普遍性)
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测地球的第一人)
C.微观界粒子高速运动:
爱因斯坦:狭义及广义相对论
例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经典力学对处理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具有相当高的正确性
B.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
C.相对论时空观认为长度、质量、时间都是绝对不变的
D.爱因斯坦认为光就是以光速 C运动着的光子流
例题 4.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 )
A.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进程只起到阻碍作用
B.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C.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为实现当今电气化奠定基础
D. “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所指的巨人是:爱因斯
坦、伽利略、开普勒
(四)波动学
1. 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周期是
2s
的单摆叫秒摆。
精选文库
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多普勒( 1803-1853 )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口诀:近大远小。
例题 5.( 2013 届 11 月份测试) 下列关于物理事实、 物理原理或物理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尊称他为“天体的立法者”
B. 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并推导出单摆的公式 T 2 L
g
超高压带电作业的工人穿戴的工作服中包含金属丝,是为了静电屏蔽
D. 从电容器的电容表达式 C
Q
可以看出, C 与 Q 成正比,与 U 成反比
U
电学部分
(一)静电场
1.
库仑:利用库仑扭秤装置得出库仑定律
2.
汤姆生:首先发现了(负)电子
3.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
的数值: e= ×10- 19C
...
(二)直流电
欧姆:通过实验得出了电流、电阻和电压的定量关系
焦耳:通过实验得出了电流的热效应规律
(三)静磁场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现象
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从而说明磁现象的电本质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从而得出电磁感应定律
例题 5.电磁学的基本现象和规律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哪些电器件在工作时,
主要应用了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质谱仪 B .日光灯 C .动圈式话筒 D .磁带录音机
(四)电磁感应
1. 法
高中物理学史及物理思想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