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自我超越的心路历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自我超越的心路历程.doc浅谈自我超越的心路历程
摘要:结合小说《追风筝的人》的故事情节,运用阿德勒的 “自卑感”理论进行精神分析批评,探讨小说主人公阿米尔身上存在 的“自卑感”,及其对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塑造主人公阿米尔的形象和 影响这部作品的文学接受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自我超越;《追风筝的人》;自卑感;阿米尔;阿德 勒
一、阿德勒的“自卑感”理论
阿徳勒是奥地利着名心理学家,被称为“个体心理学之父”, 他创立了影响深远的个体心理学派。其屮关于“自卑感”的理论作为 个体心理学派理论的基础,对心理学和文学批评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阿徳勒“自卑感”理论的诞生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奥地利人。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区 一个家境较为殷实的犹太商人之家。自幼阿德勒的身体就十分羸弱, 并且由于患有软骨病导致驼背。与他相貌英俊、身材挺拔的哥哥相比, 阿德勒感到沮丧和口惭形秽。五岁时因肺炎几乎丧命,但他坚强的活 了下来。上学后,因数学差受到老师的歧视,后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 了优等生。他曾是弗洛伊德的亲密朋友,后因为观点上的分歧,两人 分道扬熊,遭到弗洛伊德的压制和排斥。但阿徳勒仍然矢志不渝的坚
持自己的研究道路。他事业起步不久,一战爆发。他不得不屮断研究, 到军中服役,救死扶伤。战争结束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但 他昔日的追随者和伙伴却因观点不合弃他而去,几乎动摇了他在学术 界的地位。但是阿德勒依靠自己的顽强意志渡过了难关,最终将其创 立的“个体心理学”发扬光大。可见,阿徳勒的一生是由自卑到勇敢 超越自卑的历程,jE是这些切身的深刻感受,使得他对个体心理现象 和自卑感产生了研究的兴趣。
阿德勒的一生可以说是命途多舛的一生,但正是这些坎坷的 经历使他获得了创立个体心理学派和探索出“自卑感”理论的契机。
1907年,阿德勒发表题为《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 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阿德勒首次引入了 “自卑感”概念。到1910 年前后,阿德勒的思想进一步成熟,先后发表了许多关于自卑感的文 章,进一步完善了 “自卑感”的概念。
2•“自卑感”理论的内涵
“自卑感”作为阿徳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基础,具有代表性 的意义和深刻内涵。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指:“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 对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就是'自 卑感[1] “它不仅指人生理上的缺陷,也包括了人面对现实的社会 和生活产生的种种不完满和不理想感中产生的自卑感。” [1]阿德勒认 为,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人都可能遭到“自卑感”的冲击,它是人正
视现实的一种理性的自我反省的心态。
阿德勒认为,由对待“自卑感”的两种态度,会产生两方面 不同的影响。一方面,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种“自卑感”,就会引发两 种消极心理现象的发生,即“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另一方面, 如果能够止视“口卑感”,“承认现状的不足、获取进步的动力,不断 地向新的优越目标前进,这样才能在这种自卑与优越的距离不断的接 近而又拉开的过程中,实现人的自我完善。” [1]
二、阿米尔的“自卑感”及其在全书中的作用
《追风筝的人》中的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个具有强烈的“自卑 感”的人,而阿米尔在不同时间和环境背景下对“口卑感”的不同态 度,使得他不同时期的人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子。
1・阿米尔“自卑感”的产

浅谈自我超越的心路历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89 KB
  • 时间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