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信息技术课堂高阶思维的培养与教学.doc.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课堂高阶思维的培养与教学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992-7711 ( 2014 ) 17-032-2 一、将高阶思维能力融合于具体的教学中最有效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方式应当是融合于具体教学活动之中的, 亦即在完成课程学习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高阶思维能力。这种融合可从以下三大方面来思考: 学的理解、为深度思维和理解而教。将其归纳, 如表所示。融合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思考框架学习的维度 1. 获得和整合知识(1) 陈述性知识――建构意义、组织知识或储存知识; (2) 程序性知识――建构方法、内化方法或者使方法个性化 2. 活化知识与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1 )比较――阐释相似点和不同点;(2 )分类――根据事物的特点分类;(3 )归纳――从证据中推断原则/ 法则;(4) 演绎――运用原则/ 法则推断结论;(5) 分析错误――批判性的自我思考;(6 )建构支持――对观点/ 主张提供理论或事实的支持;(7 )抽象――阐释主题所蕴涵的意义;(8) 分析观点――对问题/ 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3. 有意义地运用知识( 1 )决策――运用相关标准从多样化中选择;(2 )调查研究――聚集相关信息;(3 )实验――寻求解释;(4) 问题求解――克服障碍/ 解决问题;(5) 创造――发现更好的方法 4. 思维习惯( 1 )自我调节的思维――对自己的思维有自觉的意识;(2 )批判性思维――聚合相关支持, 所坚持的观点明确;(3) 创造性思维――为寻求新方法而持续不懈地努力元认知和高水平的理解 1. 自觉意识( 1 )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2 )反思自己的知识 2. 控制调节( 1 )学会学习;(2 )建构性的学习活动;(3 )知识的建构为深度思维和理解而教针对学的理解, 创设各种教学条件, 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和高阶学习技能。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阶思维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当前高阶思维教学研究的新视角, 也是信息化教学研究的核心。研究表明, 信息技术及其所构成的新型学习模式, 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定位于促进高阶思维, 也正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发的价值与前景所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阶思维, 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技术应用观。认知工具的信息技术之所以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其一, 学习者只有充分投入高阶思维, 才能正确有效地使用认知工具。(1) 评价信息: 评定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 判断观点或产品优点的评判标准; 根据相关性和重要性优先考虑某些选择;识别推理中的谬误和错误;通过实际检验验证观点和假设。(2 )分析信息:识别组织范型, 并按共同特征将事物分类; 识别观点背后的假设; 识别文本、数据或创新观点的大意或中心思想;找出信息中的顺序或连续顺序。(3 )贯通观点:比较/ 对照相似点和不同点; 分析或展开某一论点、结论或推理; 从普遍概括性或原理推演到具体事例; 从数据推断出理论或原理;识别因果关系并预测可能的结果。其二,学习者要运用认知工具生成/ 产生新知识,必须充分展现创造性思维能力,完成相关的活动。(1) 综合技能: 类推思维( 创造和使用隐喻、类比) 能力; 总结大意和

信息技术课堂高阶思维的培养与教学.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