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恋情悲剧原因分析
摘要
作为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半生缘》把张爱玲那种精妙绝伦,回味无穷的语言表露无疑,就像一窗精巧细致的窗棂格纹,少了每一格都不成,只是放在眼里便透着美,但到底美在哪里却又一时道不明。十八年,流年似江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慢慢淡去;那些曾经撕心裂肺的痛,已然远了;而那些曾经摧肝裂胆的恨,也变得轻如飞絮,一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将那十八年的惆怅和哀伤在我心头弥漫开来,久久不散。
关键字
性格 家庭 社会
正文
《半生缘》讲述的是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许世钧、顾曼桢、许叔惠、石翠芝……这些新式青年,他们每个人都曾经那么近距离的接近过真爱,但是最终却都与真爱失之交臂。我本以为张爱玲的小说里是没有真爱的,有的只是都市里的那些空虚男女的情爱游戏,或者说是形形色色的欲望。连最终难得在一起的恋人,如《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和范柳原,也是香港的沦陷成全的。假若香港没有陷落,那么白流苏便依旧只是白流苏,而不会成为范太太。而即便她走进了围城成为了范太太,她得到的终究只是这个称呼,而不是爱情。可是很难得,在《半生缘》里,我看到了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没有山盟海誓,没有感天动地,有的只是相聚时的相偎相依,分离后的念念不忘。这份平淡的爱情,在那个温婉而又凄迷的旧上海反而更显珍贵。但是,这份平凡而又珍贵的爱情,经受不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过和阻扰,最后只能以一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作为爱情的终结。这句淡淡的话,飘散在空气中却让人觉得那么沉重,那么压抑。我很希望世钧和曼桢可以回到过去,进入爱情的殿堂。可是我也知道,他们是真的回不去了。也许我们应该呐喊一句:究竟是什么扼杀了这段美好的爱情,是什么断送了故事里每个人的幸福?
这个悲剧,也许是世钧和曼桢自己一手造成的。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沈世钧的骨子里带着逃避,带着怯懦,带着不自信。我们会在心里喊,也许世钧注意到戒指就好了,也许世钧不答应他母亲定的婚事就好了,也许……可是,他的性格就注定了这些“也许”不能成为事实。怯懦的他不敢违抗母亲的言语,逃避的他也许从来不敢正视曼桢付出的爱,或者说也许世钧和曼桢之间本来就没有多么深刻的爱情。所以他带着那只戒指回去了,带着他在上海所有的一切回了老家。而曼桢,这个最不幸的女子,却用她的善良、坚强和自傲度过了没有世钧的十四年。她的善良和坚强使她能与祝鸿才生活在一起,以她那自杀般的心情养育那个孩子。如果她不那么善良或者坚强,如果她可以抛下孩子去找世钧,也许他们还是可以在一起的;如果她不那么自傲,那么她也不会放下与世钧的定情戒指以致世钧一怒之下离去。他们两人都有各自的性格,所以他们之间的那份情深意笃,也在这一次次的错过中渐渐消去。而多年后,纵使他们之间再有爱情,也比不上自己现有的家庭来得重要了。
当然,这个悲剧也许是他们各自的家庭造成的。世钧的家庭无法接受曼桢的姐姐曼璐是舞女这一现实。而曼璐更是绞尽脑汁要拆散世钧和曼桢,好让曼桢怀了祝鸿才的骨肉,以保全自己作为“祝太太”的地位,甚至连曼桢的母亲也参与了这场无耻的闹剧中,亲眼看着自己又一个女儿落入祝鸿才的魔爪。双方家庭的不认可,是他们最终分手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没有世钧母亲
的阻挠,没有烧掉曼桢的来信,世钧不会这么早放弃,或者甚至在回家的时候就定下与曼桢的婚事而使这段爱情得到婚
《半生缘》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