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侨城欢乐海岸华侨城湿地介绍总体概况湿地特色生态愿景合作期许欢乐海岸项目背景 一、总体概况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湾填海留下 125 公顷的滩涂没有填,涨潮时形成一个大湖区,由北湖( 69 万平方米) 、南湖( 56 万平方米)两部分构成。北湖,就是华侨城湿地的前身。华侨城湿地与深圳湾水系相通,生物资源共有,是深圳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滨海湿地。华侨城湿地不仅是深圳湾湿地的重要延伸, 还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隔海相望, 是我国唯一处在现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滨海红树林湿地。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为了保护好近在咫尺的珍稀生态资源, 增强其生态功能, 华侨城集团于 2007 年从市政府手中接管起了华侨城湿地,承担起了社会责任。欢乐海岸项目筹建单位——深圳华侨城都市娱乐投资公司投资逾 1 亿元,对华侨城湿地进行综合治理。按照“保护、修复、提升”的原则, 通过湿地封闭管理、水质改善工程、湿地生态提升三步,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公司先后启动了 500 米长的小沙河出海口段污水截排、 公里的生态围堰修建、 公里的铁板网围墙修建、 公里的外引水、 万平方米的清淤还湖、 2 万平方米薇甘菊等入侵植物的防治、近 4 万平方米红树林补植、 8 万平方米的陆地植被恢复等工程, 不仅构筑起湿地内动植物与深圳湾的生命通道, 还对保护物种多样性、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美化周边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成功地重现了华侨城湿地的生机与活力。华侨城湿地修复完成后, 湿地湖心水质由劣三类海水变为达到三类海水标准, 植物种类由 162 种增加到 180 种, 湿地的鱼类及沙蚕、螺等底栖生物种类数量增加了 10% 以上, 目前, 已有 13 种鸟类在湿地筑巢繁育小鸟,鸟类数量逐渐增多。 2011 年8 月,欢乐海岸项目获国家旅游局、国家环境保护部联合授予“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成为全国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2011 年8 月,国家海洋局授予华侨城湿地“国家级滨海湿地修复示范项目”称号, 肯定华侨城湿地在滨海湿地修复、管理体制等领域的创新和成绩,华侨城湿地也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项目。经过统一、规范的运营管理, 华侨城湿地将成为严格控制游客数量、预约进入、免费开放的城市湿地公园, 区域内设有生态教育基地、观鸟屋、观景栈道等生态设施, 集生态观光与环保教育功能于一体,实践华侨城的生态理想,实现最贴近公众和市民的常年环保互动, 为深圳打造全新的“生态名片”。二、湿地特色华侨城湿地有“城市之肾”美誉, 它不仅拥有近 4 万平方米的红树林, 还是国际候鸟重要的中转站、栖息地。每年有数万只候鸟南迁北徙在此停留。宽阔的水面、茂盛的芦苇、稀疏的草甸、郁葱的红树林吸引了 100 多种、数千只鸟类在此栖息,包括黑脸琵鹭等 10 种国家级保护鸟、 7 种中国濒危鸟、 8 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鸟类。其中,黑翅长脚鹬在深圳地区被发现的唯一繁殖地就是侨城湿地, 300 多只黑翅长脚鹬汇集于此,鸟声啾啾,翅影翩翩。 1 、鹭岛鹭岛位于碧波荡漾的心湖中央,面积近 6000 平方米,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独立小岛。岛上植被茂盛、林木葱郁, 拥有红树林在内的近三十种原生植被和树木, 栖息着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及黑翅长脚鹬在内的数
华侨城湿地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