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精品文摘[第 3 辑]
特别申明:本书所收文章大部分来源于网上、少数为原创。本人将其
制作成电子书,纯粹为方便自己和广大棋友阅读、收藏与交流,别无
他意。
Zjh123sc 于 2009-5-16
文章目录:
第 1 篇:象棋与辩证法_《象棋中局战法》
第 2 篇:象棋与韬略
第 3 篇:象棋中运用的思维
第 4 篇:象棋歌诀与谚语
第 5 篇:论开局、中局和残局
第 6 篇:下棋不要走随手棋
第 7 篇:周易与象棋起源
第 8 篇:行棋策略
第 9 篇:象棋·围棋·人生
第 10 篇:象棋理论“形”的学习的运用
第 11 篇:中局象棋理论
第 12 篇:象棋形势判断
第 13 篇:棋经论
第 14 篇:象棋开局理论
第 15 篇:象棋理论精华选编
第 16 篇:象棋书谱之最
第 1 篇:象棋与辩证法_《象棋中局战法》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
学,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最高形式。它认为物质世界本身有着自己的
辨证运动规律,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
它的核心就是对立统一规律。这种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导人们要
善于观察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
方法。
象棋这门艺术是源于古代军事斗争的竞技项目,和军事斗争一
样,也充满了辩证法,那些诸如攻守、进退、强弱、奇正、虚实、众
寡、大小、劳逸、分合、得失、利害、先后、缓急等矛盾,在象棋中
同样所反映。象棋的高手之所以高明,最主要的就是他们对象棋艺术
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观察和分析更全面细致,判断和决策更符合
弈战的内在规律,对子力的组合运用发挥得更加灵活有效,将主观意
志和客观基础结合得更加紧密和谐。
作为指挥弈战的初、中级爱好者,学习、理解和掌握一点辩证法,
在实战的形势判断和决策的思维过程中,努力应用辩证法来指导解决
实际问题,将大大有助于探寻象棋运动本身的规律,提高驾驭棋局的
能力。
以下就象棋中常见的几对矛盾关系,结合实战局例作一简略介
绍,供初学者学习。( 局例从略,转载者注)
一、攻与守
象棋实战的基本形式无非就是进攻与防守,攻与守既相互区别、
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从而构成统一的整体。《孙子兵
》中说:“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
则有余。”意思是不被敌人战胜是因为守得住;要战胜敌人就要采取
进攻。实施防御是由于取胜条件不足,实施进攻是由于取胜条件有余。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说:“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同归乎胜
而已。”意思是进攻是防御的转机,防御是准备进攻的手段,两者都
是为了争取胜利罢了。古兵法对攻与守的辨证关系进行了简明深刻的
阐述,对象棋的弈战同样适用。
进攻一般都是由局部开始,但必须着眼于全局并服从于全局,攻
击对方薄弱的要害部位就能牵动全局;采取进攻必须要集中相对优势
的兵力,尽可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仅要“攻则克”,还要“守
则固”,防止对方偷袭反击成功。防守要注意守在要害部位,足以抵
挡;防守还要尽量保持灵活机动态势,时刻不能忘记寻找和制造反击
的机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积极防御。
初学者在提倡“以我为主”,积极主动进攻的同时,也要适当注意
防守,尽量做到攻守兼顾、攻守结合。象棋子力的职责也不是固定不
变的,攻子也要适当担负防守任务,守子必要时也可助攻,有时也需
要某些子力去协调防守,总之,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各尽所能地为全局
服务。
二、“子”与“势”
“子”指活跃在棋枰上的各个棋子,是有形的。“势”指棋枰上的棋
子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所形成的形状、阵势和发展趋势;其中子力之
间的关系蕴含着某种能量,决定着棋局的发展趋势,是无形的。子从
属于势,势依子而成,子与势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又有相反相成的
一面,初学者应该正确地处理好这种矛盾关系。
作为一方的子力,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与势成正比的,子多势大。
但若不能协调配合拧成一股劲,而且不能对另一方主要兵力形成某种
制约,则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子力效能,所形成的势也要打折扣。若
一旦具备了有利态势,就可以收到用兵力少而成功多的效果,正所谓
“兵贵于精,不贵于多”,“以弱胜强,必因势也”。
象棋中的子与势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棋手须要依据棋局的具体情
况来决定取舍,或弃子以争先夺势入局;或谋取对方子力积蓄物质力
量,最终转化为势来战胜对手。对于初学者来说,强调以全局形势为
重,子力的运用取舍都要服从全局形势,是十分必要的。
三、强与弱
强与弱是指双
象棋现代布局丛书--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专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