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张汉臣小儿推拿.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张汉臣小儿推拿学术特点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以山东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已故老中医张汉臣为代表,具有其自身特色和风格,其推拿学术思想在国内有较强的影响力。
一、学术基础理论
基于儿科疾病的特点,张汉臣参照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认识疾病,然后通过八纲辨别病情的性质,并确定诊断。在诊断时尤其注重望、闻为主,问、切为辅,再配合看指纹等,以及综合其他证候,进行分析辨证。张老治病注重望诊体现在善于观察小儿的体质形态、头面部不同部位的色泽改变、手足活动的状态及指纹的部位、色泽、深浅。如他对小儿脾胃病的诊断,多从唇口、鼻准、鼻翼部的形色变化判断。他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胃相表里,小儿唇色变化,大多反映脾胃疾患。临床上见唇红而吐的是胃热,唇白而吐的是胃虚,唇色正常而吐的多为伤食。唇焦而干的为脾热,亦为食积,焦而红者预后好,焦而黑者预后不良;鼻准属脾、鼻翼属胃,正常时,色宜微黄而有光泽。如见鼻翼色泽俱佳,鼻准部色差,往往小儿乳食正常,而不生肌肉,或有便泻之候;婴儿鼻准色惨黄,并见多汗,准端有粒形白点,鼻翼根处较坚硬,再见面色黄甚,多示小儿患腹泻已久等。
二、推拿手法简介
张汉臣在《小儿推拿学概要》中共详细介绍了基本手法9种,包括推法、拿法、揉法、运法、掐法、按法、点法、分法、合法。其中推法分补(由指尖向指根推)、泻(由指根向指尖推)及平补平泻(来回推,又称清法);揉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左右顺逆旋转揉之为平补平泻。而在《实用小儿推拿》中增加了捏挤法,此法是有别于其他推拿流派的一个特色手法,此手法刺激较重,可同时兼具捏法与挤法的功能,起到行气活血、解肌发表的作用,常用穴位有天突、新建、大椎、天枢、神阙、曲泽、委中等,如捏挤天突穴可降气、止咳喘及恶心等,又可抑制痉挛性咳嗽。
三、穴位分类
张汉臣所用穴位除临床常用小儿推拿穴位外,还包括部分十四经穴穴位、特色经验效穴。于《小儿推拿学概要》一书中记载常用穴位47个,包括百会穴、天门穴、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黄蜂入洞穴、人中穴、脾土穴、肝木穴、心火穴、肺金穴、肾水穴、少商穴、中冲穴、左端正穴、右端正穴、肾顶穴、肾纹穴、大肠穴、小肠穴、四横纹穴、小横纹穴、板门穴、小天心、内劳宫穴、内八卦穴、运土入水穴、运水入土穴、分阴阳穴、合阴阳穴、合谷穴、二扇门、精宁穴、二马穴、外八卦穴、外劳宫穴、乙窝风穴、总筋穴、列缺穴、阳池穴、上三关穴、退六腑穴、清天河水穴、天突穴、气海穴、龟尾穴、涌泉穴
,而《实用小儿推拿》增至57个,新增穴位为曲泽穴、曲池穴、新建穴、大椎穴、天枢穴、神阙穴、曲骨穴、风市穴、委中穴、新设穴。
:中医治法分发汗、催吐、攻下、和解、清凉、温热、消导和滋补等,简称为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法。小儿推拿治法也可归纳为“推拿八法”。张汉臣《小儿推拿学概要》与《实用小儿推拿》中治疗一章的总述中最早提出这一论述,现摘录如下:
八法
病症
推拿法

表实无汗,治以开泄腠理,逐邪外出
二扇门、乙窝风、天门、小天心、列缺、阳池、肺金、大椎、黄蜂入洞、清板门、攒竹、鱼腰、丝竹空、推上三关、清天河水

痰涎壅结,或误食毒物尚未到肠
点天突、推板门、顺运八卦

体内有积滞,应当消除积滞,荡涤肠胃
逆运内八卦、四横纹、清肺、退六腑、清大肠

张汉臣小儿推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nfand
  • 文件大小43 KB
  • 时间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