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花之咏说课稿.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说教材 
本课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一篇散文诗。作者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儿的心声:“我是一句话”、“我是一颗星星”、“我是大地的女儿”……“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表面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此时,诗人与花已融为一体,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课文。
4、通过诵读课文体会到作者对美丽与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并与自己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重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二、说教法
1、以读代讲,边读边想、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通过教师声情并貌的配乐朗诵、学生的配乐诵读,给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三、说学法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借花抒情、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有了较深的了解与感悟,而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对花的赞美与喜爱的同时借花表达自己对美丽对光明的追求,正是两种手法的有机结合。加上“花”是学生们身边十分常见的也是大家较为喜欢事物,学生对它们的形态外表以及生长习性比较了解,所以本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不难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聆听花儿的心声。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
   3、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后的感受。可以用语言交流,也可以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诵一首诗词。
  (1)谈到第4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体会花儿的美好寓意。
  (2)第7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谈到第7段时教师可以相机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资料,使学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让学生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学生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对课文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读后的感受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其他学生可适当补充,但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原文,再结合原文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和思维习惯。]
(三)、感情朗读
   1、配乐朗读课文。
   2、朗读比赛。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

花之咏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