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清水塘北辰小学 万婷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早上都是用什么方式到达学校的呀?
2.议一议:杨子鉴和李雨桐走路上学用的时间:6分钟、8分钟,他们两人谁走得快呢?
生:只提供了时间(板书时间),不好比较
3.算一算,比一比
那还要老师告诉你什么?出示路程420米、640米,(板书:路程)现在,你能比了吗?
师:在本子上写出算式或者想法都行。
师:这个每分钟是什么意思呢?在线段中怎样表示出来?
将线段平均分成6份,一分钟就是其中一份,多少米?李雨桐的你说给你的同桌听……
师:那现在比出快慢了吗?是怎么比出来的?
生:算出他们每分钟走多少米。
在数学上,我们把每分钟走多少米给他一个名称叫速度。速度和什么有关?
和路程,时间有关。
二、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1.你们会求速度了吗?好,现在在算两个速度。
(1)一辆自行车2小时行驶16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 。
(2)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40千米,飞船的速度是 。
2.设置冲突,引发问题,进一步体会速度的含义.
自行车的速度是?飞船的速度是?谁的自行车骑得和飞船一样快?你有什么想法?
这样一解释你明白了吗?这2个8千米一样吗?看来是不一样,那这样写(16÷2=8(千米)看得明白吗?每次都要在后面加一句话,好麻烦的)
老师教你们一个办法,8千米/时,读作8千米每时,生跟读。把之前的都改过来。
师:我们现在一直在讨论哪个量?速度,那速度是什么呢?
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物体每小时、每分钟、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怎么求?路程÷时间=速度。
三、联系实际,体验生活中速度的快慢
生活中你们听过速度吗?生举例。
我们人跑步也有速度,我们国家有个跑步很快的人。
1. ?(飞人之称号)
人步行4千米/时 2小时能走多少千米?走12千米要多久?
2.动物界的猎豹30米/秒 (动物界最快的动物)
3.自然界的自然现象:雷电,声音的传播速度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30 0000千米/秒(能不能解释一种现象,为什么总是先看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