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自主学习: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情人是什么意思,指谁? 3、怨什么?为什么? 4、为什么灭烛? 5、不堪盈手赠是什么意思? 6、本诗的主旨是什么?从哪能看出来? 7、本诗如何来表达这种情感? 8、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出门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翻译本诗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分析诗歌的结构。写景人物活动问题:简析“月”的作用诗人由望月而引起相思, 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 在相思过程中,月又穿插其中,月又是相思的见证。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首联,由望月引发怀远之情;颔联,由月夜漫漫,不禁心生怨情,因“怨”而彻夜怀远;颈联,因怀远而对满满的月光心生怜意,因相思难眠,出门来到月下。尾联,望月而生遐思, “赠”月不成,还求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全诗紧扣“望月”和“怀远”而写,层次清楚,情深意永。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合作探究: 1、开头“海上生明月”,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如何理解。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 望月怀远首句虽看似平淡无奇,却将大海、明月联系在一起,形成海天浑融的浩大气象,意境雄浑阔大,宁静空灵。“生”字富有动感, 点染了海和月同生共命的缠绵。“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虚实结合,由望月的实景,设想彼此相互怀念,深化了怀远的深情。开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请说说你的理解。“生”是生长之意。一轮明月伴随着潮水共同生长,准确写出了潮水渐增、明月冉冉升起的充满动感的景象,一个“生”字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 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把整句诗写活了。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虽把意思表达清楚,却淡而无味。《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 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 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 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说说诗歌后两句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 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4、如果把结尾改成“今夜我独望明月,无限秋思落心头”好不好,为什么? 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入骨的相思之情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给人以形象的动感,新颖妥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 表现得蕴藉深沉。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说说诗歌后两句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4、如果把结尾改成“今夜我独望明月,无限秋思落心头”好不好,为什么?
望月怀远____张九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