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根管生物膜的存在是牙髓感染性疾病经久不愈.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根管治疗与微生物
临床现象
经完善根管治疗的病例仍会出现疼痛、根阴影未消甚至扩大的现象。
这可能与根外感染、异体反应和存在真性囊肿等原因有关,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充填后的根管内仍存在微生物而引起。
微生物的来源
大量研究表明,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微生物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存在于根管内:
①对机械化学预备及根内杀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
些微生物可持续存在于根管内,并生长繁殖形成
持续性的根内感染。
②在治疗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无菌措施,将微生物带入
根管内,导致继发性的根内感染。
③一些微生物可通过冠渗漏进入根管,形成再感染。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是指以细菌为主生态群落,由细菌及细胞外基质组成,存在于无活性的物体表面或黏附于生活组织表面。其本身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和抵抗机体防御作用的能力。
根管生物膜
根尖生物膜
细菌生物膜
根管生物膜
附着在根管内壁的生物膜为根管生物膜(root canal biofilm)
根管生物膜的存在是牙髓感染性疾病经久不愈、根管治疗失败的根源。
根管生物膜形成
Nair通过透射电镜发现细菌黏附于根管内壁并形成致密的细菌聚集层,细菌的排列成栅栏状与牙菌斑的结构相似。
Sen等对未经治疗的根尖周炎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在根管内各个部位均有细菌存在,以球菌和杆菌为主,最常分离到的为微小消化链球菌、梭形杆菌、中间普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牙髓卟啉单胞菌等,细菌在根管壁上聚集并不同程度地渗入牙本质小管内。
根管生物膜的耐药机制
,阻碍抗菌剂渗入生物膜,使处于生物膜深层的细菌免受抗菌剂的影响。
,使得其具有较强的抗药力。

,使其表现出与浮游状态下明显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根尖生物膜
存在于根尖牙骨质表面和超填的牙胶尖表面的细菌生物膜称为根尖生物膜(periapical biofilm) 。
根尖生物膜与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密切相关。
根尖生物膜的来源及结构
感染根管内的细菌可以穿过根尖孔而进入根尖周组织,形成根尖生物膜。
多为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最常分离的专性厌氧菌是普氏菌、微小消化链球菌和坏死梭杆菌。此外,轻链球菌也可被分离出。它可由单一菌种组成,也可由多种细菌组成。
成熟生物膜呈蘑菇样或柱状,是具三维立体结构的生态体系,其中有丰富的管道系统和复杂的输送及细胞间信号传递。
根尖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成熟的生物膜可在环境因素的诱导下释放部分浮游菌,这些浮游菌可引起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也可游走到周围的其他部位,重新进行粘附、繁殖,形成新的生物膜。
三个阶段:
浮游菌对根面的粘附
细菌的繁殖与胞外基质的分泌
生物膜三维立体结构的形成与成熟

根管生物膜的存在是牙髓感染性疾病经久不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83 KB
  • 时间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