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中国古典园林
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与主要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 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分:
人工山水园 / 天然山水园
2.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分:
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二.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1. 生成期——殷、周、秦、汉
2.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3. 全盛期——隋、唐
4. 成熟期——两宋、元、清初
5. 成熟后期——清中叶至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
1.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 诗画的情趣
4. 意境的涵蕴
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加以有意识地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表现出一个高度概括的、典型化、抽象化的自然。
突出彼此协调、互补的积极面,限制彼此对
立、排斥的消极面,甚至化消极为积极;
传统木构建筑自身的优越性;
建筑单体形象和细节的处理;
表现诗文的境界甚至结构;
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将自然山水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得意而忘象;
预先设定意境主题,再以物境表现出来;
以文字点出现成物境的主题;
第二节 先秦、秦汉时期的园林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一)中国古典园林产生的物质因素
1. 台、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说文解字》:“台,观,四方而高者也。”
《吕氏春秋》高诱注:“积土四方而高曰台。”
段玉裁注:“《释名》曰:‘观,观也,于上观望也。’观不必四方,
其四方独出而高者,则谓之台。……高而不四方者,则
谓之观,谓之阙也。”
榭——台上建有房屋谓之榭;台榭往往并称;
《说文解字》:“榭,台有屋也。”
台榭的功能:
原始宗教功能
观天象,通神明
军事功能
赏乐功能
玩乐功能
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自身独特的景观美;
2. 囿
甲骨文中的形象为
《说文解字》:“囿,苑有垣也。”
3. 苑、园、圃
苑
《说文解字》:“苑,所以养禽兽。”
《三辅黄图》:“养鸟兽者通名为苑,故谓之牧鸟处为苑。”
苑、囿的区别:
《吕氏春秋》高诱注:“畜禽兽,大曰苑,小曰囿。”
《说文解字》:“囿,苑有垣也。”
《说文解字》段注:“古谓之囿,汉谓之苑也。”
园、圃
《说文解字》:“园,所以树果也。”
“种菜曰圃。”
《诗经郑风将仲子》毛传:“园,所以树木也。”
4. 不同的层次
原本都是生产实体,但“苑”、“囿”之于园林的重要性要远胜于“圃”、“园”;
先秦阶段,“圃、园”主要是种植蔬菜瓜果树木之类的“植物园”,
而“苑、囿”则主要是畜养禽兽的“动物园”,
苑囿的特征:
先秦时期——面积广懋、天然美为主、畜养禽兽、游乐性质;
秦汉时期——达到生成期的最高成就;
是汇合着宫馆、禽兽、林木、山水四大要素的皇家园林;
人工美的要素明显增加,基本上体现了天然与人工的统一;
有一定的经济功能价值;
面积广大,主要供狩猎之用。
(二)影响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诗经・小雅》:表现出山水审美意识的萌芽
(三)影响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
想、神仙思想
三个阶段:
殷周(初始阶段)——贵族园林
秦、西汉(发展阶段)——出现真正意义的皇家园林,“体天象地”
(西汉上林苑、甘泉苑等)
东汉(过渡阶段)——皇家园林
西汉宫苑分布示意
西汉上林苑
持续时间长(近1200年),园林的演进极其缓慢,始终处于
发展的初级阶段。
具体表现为:
,尚不具备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
园林内容较驳杂,概念较模糊;
、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
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建筑布局较简
中国园林概述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