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概述
发动机总体认识
发动机基本参数与工作原理
概述 汽车的发展历程
国外汽车工业的发展
1705年,纽柯门(en)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作功而是靠机械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
1769年,(Cugnot)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
1804年,脱威迪克(Trouithick)设计并制造了一辆蒸汽汽车
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Karl Benz)首次试制成功了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
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采用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诞生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首次推出了流水装配线的大量生产管理方式,使汽车制造成本下降很多,汽车价格更为低廉
卡尔·本茨的三轮汽车
福特T型车
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
(1)创建阶段(1953—1958)
(2)独立自主发展阶段(1958 —1982 )
(3)对外开放阶段
1983年,国内第一家整车制造合资公司(由北京汽车制造厂
与克莱斯勒共同投资的轿车生产企业)诞生。
2004年6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颁布实施《汽车产
业发展政策》。
1956年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装配的第一台解放牌汽车
1978年开始批量投产,主要产品是自主研发的载重5 t的东风牌载货汽车
汽车的总体认识
按照GB/T —2001对汽车的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
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
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及其他特殊
用途。
GB/T —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将
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辆两大类,其中乘用车又分为轿车类
和其它乘用车类(包括多用途车和运动用车),商用车辆又细
分为客车、半挂牵引车及货车(包括专用作业车)。
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将机动车及挂
车分为L类、M类、N类、O类和G类。
汽车的组成
汽车参数配置
1)尺寸参数
车长: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并分别抵靠在汽车前、后最
外端突出部位的两垂面间的距离(mm)。
车宽:平行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并分别抵靠车辆两侧固定突
出部位的两平面之间的距离(不包括后视镜、侧面标志灯等)。
车高:车辆支承平面与车辆最高突出部位相抵靠的水平面
之间的距离。
轴距:汽车直线行驶位置时,同侧相邻两轴的车轮落地中
心点到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两条垂线间的距离。
轮距:在支承平面上,同轴左右车轮两轨迹中心间的距离。
前悬:在直线行驶时,汽车前端刚性固定件的最前点到通
过两前轮轴线的垂面间的距离。
后悬:汽车后端刚性固定件的最后点到通过最后车轮轴线的
垂面间的距离。
最小离地间隙:满载静止时,车辆支承平面与车辆最低点
之间的距离。
接近角: 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转弯直径:外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
迹圆直径。
培训课件:汽车基本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