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网络舆情的管理
导言
网络舆情的管理,主要指对网络舆情进行宏观和常态化监管和控制,形成一定的制度和规范,从而使网络舆情能够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而避免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一方面要维护互联网作为公众意见表达、情绪抒发和公共事务讨论的虚拟公共场所的公平、开放和自由,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保障社会的稳定、安全和有序。
CONTENTS
1
网络舆情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2
网络舆情管理的方式和内容
3
网络舆情管理的国外经验
1
网络舆情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网络舆情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占据社会舆论极其重要地位的网络舆情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生等各个方面,同时也影响现实社会的发展,既能够起到监督推动的良性作用,也会造成恶劣的严重后果。对网络舆情进行系统化的管理,目的并不是剥夺公众发表观点、情绪和意见的权利和自由,也不是为了压制和约束网络舆情,而是为了规范网络运营服务,净化网络信息内容,防范和处理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以及侵犯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网络行为,从而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使得网络舆情能够真正发挥其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基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管控网络舆情
首先,政府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控制力有限。互联网的低门槛接入和无国界联通使得各类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几乎充分独立于政府管控范围之外,任何团体或个人都能够随时面向全世界发布信息,任何情绪、态度和观点都能够借助网络扩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其次,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动员的新手段。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隐匿性给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提供了号召、动员的宽阔平台,并且能够快速集合支持者和参与者,以极低的成本得到极高的动员效率,使得网络舆情很容易成为有组织的反动者分裂国家、组织发动破坏社会秩序的工具。
一、基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管控网络舆情
再者,网络舆情极化后产生的威胁和危害难以遏制。网络舆情极易受到操控和误导,通过激化、放大和强化社会矛盾,以及蓄意策划煽动负面情绪,就会在短时间内导致网络舆情极端化爆发,如果逐渐向线下蔓延就会造成现实社会的骚乱和暴力事件,甚至引起社会动乱和政治危机。
此外,国际上各种反华敌对势力、邪教组织等很容易利用互联网开展迂回渗透、煽动滋事、负面宣传等活动,少数西方国家更是通过推进“互联网自由”战略加大对华负面的网络舆论宣传,针对民主、人权等问题制造负面的国际网络舆论,对国家维护政治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一、基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管控网络舆情
以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为首要目标和重要根基进行网络舆情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防止网络舆情干扰妨碍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和根本权利;
第二是维护国家的政治制度安全,防止网络舆情破坏国家政权和根本政治制度;
一、基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管控网络舆情
第三是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抵抗网络信息霸权,防止网络舆情侵害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
第四是维护国家信息安全,防止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泄露,防止维持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系统遭到入侵和破坏;第五是维护社会秩序安全,防止网络舆情引发的各类破坏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定的情况发生。
二、以净化网络舆情环境为原则规范网络媒体行为
首先,网络媒体是网络舆情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不良、不实以及片面极端信息的传播扩散是网络舆情生成的直接诱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来源,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范围,弥补了传统媒体信息量和覆盖面的不足。
然而网络媒体也承载着大量低俗信息和虚假信息,泛滥着来源不明、事实不清以及具有煽动性的言论。这些信息通过网络媒体在公众中扩散,就会致使网络舆情往负面方向发展。
第十二章 网络舆情的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