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
(2013-2030年)
2014年3月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重要意义 4
一、发展基础 4
二、重要意义 5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发展定位 7
三、发展目标 8
第三章 空间布局 11
一、空间结构 11
二、开发强度 15
第四章 产业发展 19
一、产业发展目标 19
二、产业发展重点 20
第五章 基础设施建设 23
一、交通基础设施 23
二、能源基础设施 25
三、水利基础设施及给排水体系 26
四、公共服务设施 28
第六章 生态环境 30
一、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0
二、生态空间结构 31
三、环境功能区划 32
四、生态环境建设策略 33
第七章 开发模式和保障措施 35
一、开发模式 35
二、管理架构 36
三、政策支持 37
第八章 起步区建设计划 39
一、加快推进开发建设前期工作 40
二、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对接建设 40
三、加强招商引资与前期宣传 41
前 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互动发展,、广西两省(区)积极探索跨省(区)合作发展新途径,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两省(区)交界区域建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并于2012年11月共同签署了《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为了更好地推动试验区的建设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试验区规划围由主体区和拓展区组成,主体区以市和市两市交界为中轴,由双方各划出50平方公里、共100平方公里组成,具体位于广佛肇高速公路以南、市万秀区白云山以东、市封开县城西北,其中以西江南岸10平方公里作为起步区。拓展区40平方公里,由双方各划20平方公里,具体位于市龙圩区社学和市封开县平凤镇境,其中各划3平方公里作为起步区。规划期为2013-2030年。本规划是指导试验区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重要意义
一、发展基础
(一)地理区位优势。、地处粤桂两省(区)及东西部交界的重要连接地带。市素有“两粤通津,粤桂咽喉”之称,市是近、现代“两广商埠”、“水上门户”,横跨两地的试验区则地处“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是区域经济辐射“交集区”和“叠加区”,向东可接受珠三角及港澳台产业、技术、资金转移,向西可辐射大西南地区,并通过北部湾经济区成为通向东盟的重要通道节点。
(二)综合交通优势。试验区周边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全部具备,是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运输枢纽。试验区位于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核心区段,是横跨联结粤桂乃至东西的交通大动脉,随着今后至3000吨级航道建设以及贺江、桂江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西江黄金水道航运能力的不断提升,将进一步加强试验区与珠三角核心区、北部湾以及东盟地区的联系。广梧高速公路封开连接线(含西江大桥)、国道321线,贺江一桥扩建和贺江二桥维修工程的完成,有效完善了和之间的交通体系,目前广佛肇高速(梧封段)已动工,柳肇铁路、广贺高速和怀阳高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现有机场的搬迁扩建也将为试验区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加坚实和全面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
(三)地缘文化优势。、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共同拥有光辉灿烂的广信文化,曾是岭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两地同饮一江水,历史文化同宗同源,共同的历史文化、语言、风俗及心理认同感,为试验区的设立和双方的合作共进构筑了良好的人文条件。
(四)现有合作基础。2004年以来,粤桂两省(区)抓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的大好机遇,签订了一系列关于全面加强两省(区)合作的协议,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社会合作格局。“十一五”期间,对广西的投资项目达到6177个,总投资共计4430亿元,粤桂成为重要的区域合作伙伴。2012年11月29日,两省(区)共同签署《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为两省(区)进一步加强合作和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2013年5月20日,两省(区)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会谈纪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二、重要意义
设立粤桂特别合作试验区是探索跨省(区)际合作、流域合作和东西部合作新模式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国家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两广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地位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