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女性题材诗歌研究.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7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9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复旦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唐前女性题材诗歌研究
姓名:周峨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骆玉明
20070416
。论文中除了特另员曜⒑椭滦坏牡胤酵猓话渌嘶蚱渌辜壕⒈砘蜃垂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了解复旦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作者签名:作者签名规定。导师签名
《诗经》的鼬陛视点到《楚辞》《诗男性抒发情感的中介ぞ撸谴雍捍白匀恢ā钡轿航白ㄒ柚ā钡谋导论:界定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积聚力量的“唐前”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时段,值得特别关注;鉴于古典诗歌往往以男性为书写主体,而对女性的书写也往往有特定的模式,“女性题材诗歌”,我们以“唐前女性题材诗歌”为研究对象,,论文外,大多数的研究是限于微观的、点而非面的对具体作家作品的探讨,、“唐前女性题材诗歌的文化背景”.本章第一节主要讨论传统文化中对女性题材诗歌形成影响的一些因素,如“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克己复礼”的道德建设原则等,前者对于女性题材诗歌中习见的。代言”表达方式有重要影响,后者则使女性题材诗歌形成“非个人化”倾向的表达惯例:当然,这两点并不互相对立,,,正面的,如女性观念中“柔顺”.“贞专”等性别角色规范,在女性题材诗歌中幻化为一种唯善唯美的女性形象;女性的自我认知往往追随男性对女性的角色规定,这决定了女性在现实中、以及在诗歌文本交流中的“非对话性”地位,在男性书写的诗歌文本中,她们处于被书写的地位,而她们自身的创作也往往落入男性书写成规之窠臼;女性在现实中的生存状态对于女性题材诗歌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即便有,,“唐前女性题材诗歌的时代流变”.唐前女性题材诗歌经历了三次比经》中,女性同男性一样,,以诗歌表达她们的感情;到Ⅸ楚辞猿晌5シ矫娴纳竺揽吞澹蛔魑化。汉代“自然之诗”中,女性题材诗歌有某种写实的倾向,作者往往据自身的情感经历而写作;而到魏晋“专诣之诗”中,女尢獠氖ǜ柰氏殖觥胺歉鋈。
化”倾向,“非个人化”倾向到南朝的感官化倾向的发展。南朝,尤其以梁陈诗歌为代表,出现了一类以精雕细刻手法描写女性外貌、神态的诗歌,这类诗歌所尽力保持的客观冷静态度,庶几可视为魏晋所开创的“非个人化”倾向的承续,。目观之美”“唐前女性题材诗歌的类型分析”.根据女性在诗歌抒情格局中的不同地位,女性题材诗歌可以分为抒情型、,,恩念等情感为主旨,而并不着力于刻画女性本身的形象,,女性与男性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对话性”,,女性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个性化,《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刘兰芝”就是典型的代表;但这类诗歌,仍然不免有意识形态话语的渗透,女性形象仍不免被改造为适应故事情节,而非顺应人物内心逻辑统一的产物,如《木兰诗》,其中的“换装”情节作为一种象征,标示了人物的在女性角色和男性角色之间的变异,人物形象本身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内心观照。在体物型女性题材诗歌中,“凝视”与“投射”,在男性主体的“凝视”中,女性成为无个体差别的“美”人;而在男性主体的投射下,女性内心世界被单一化为与男人分离时的“忧离惧弃”情怀.“思妇”文本是这类诗歌的典型形态,这类文本皆致力于把女人表现为“外表美丽”而“内心贞专”的类属存在物,“思妇”代表了古典诗歌中女性存在的标准化姿

唐前女性题材诗歌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32289125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