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捷《追问》读后感.docx--------------------------------------------------------------- 范文最新推荐 ------------------------------------------------------
丁捷 :《追问》读后感
“深入读完这本书, 我相信读者没有兴趣去八卦。
因为书的题材很严肃,而里面的内容又很沉重。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追问》读后感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
【篇一】《追问》读后感 “如果你没有走对路,你走得越远,离魔
鬼就越近。魔鬼,总是在各种邪路、错路前面守株待兔。”——这是
丁捷,一位纪委书记、同时是一位作家,所写的长篇纪实文学, 《追
问》中的一句话。
书中记录了多名中管和省管高级领导干部的真实经历, 大都曾是颇为耀眼的成功人士, 也几乎都因为反腐风暴而受到党纪处分, 有的成为阶下囚。在读这本口语化、 纪实性的书时,像是坐在一个个被魔鬼诱惑过、内心受到无尽折磨的灵魂面前,倾听他们的哭泣。
不无遗憾的是,这些曾经的“弄潮儿”,曾经的“社会中坚”、“国家栋梁”,直到被彻底击垮,才开始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他们,原先或是军转干部,或是政企职员,起初都是类似的小人物,但在掌握权力的过程中,却有形形色色、属于自己的“变形记”:有人因为年
轻时对一份感情的遗憾,中年时沉溺女色,从细小的缺口开始腐坏 ; 有人因为细节处被刁难, 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 反而产生对权力滥用的病态渴望 ; 还有人,撒手不管,乐得做甩手掌柜,最后无法控制形势,身不由己,走上腐败的道路。
1 / 15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从这些落马干部的忏悔中不难看出,先是思想理念出了问题——有的是本可以成为一段年轻时候的美好回忆,却经不住美色的诱惑,丢掉了理想信念 ; 有的是看到了太多的社会阴暗面,对社会主义前途丢掉了信心 ; 有的是临近退休,认为没有必要再那么坚守。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领导干部首先需要
自身正,在面对外界的诱因时, 才能找到自身行为的准则。 标本兼治,是党治党管党的一贯要求。深入推进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
觉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也不能自始至终保持新鲜, 必须在党性修养和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提高, 必须在工作实践和斗争磨砺中不断坚定。提高自身觉悟的过程, 也就是与自身的欲望、自身的“恶”赛跑的过程。
其次,在一些权钱交易、利益同盟中,少不了不法分子的腐蚀。人的理性被吞噬,阈值被放大, 有的案件中,几百万元人民币都变成了小
数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提到,“上帝欲使之灭亡 , 必先使之疯狂”。在深渊之前,人的欲望之门被无限放大,三妻四妾、声色犬马成了见怪不怪,反而觉得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干部是“傻瓜”。
在一步一步蚕食落马干部理性的不法分子、 “人精”眼中, 或许眼前这些为了短期不法利益,放弃信仰,放弃党和人民信任的干部,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抗拒这些图谋不轨的不法分子,也就是一场与外界的诱惑、他人的“恶”的赛跑。
人生,并不是一场比谁获得利益多的短跑冲刺, 它更像一场注重过程的马拉松。选择了做党和人民的干部, 更需要在这场比赛中追问自己
--------------------------------------------------------------- 范文最新推荐 ------------------------------------------------------
的理想信念,校对好自己的行进方向,胜过欲望,跑得过诱惑,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篇二】《追问》读后感 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追问》一书的作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丁捷。他著有长篇小说《依偎》 《亢奋》等十多部著作。另外,丁捷还有一个职业身份,即江苏省属某文化单位的纪委书记。
《追问》通过一群落马官员的口述纪实, 描摹他们从破纪到破法的过程,深刻揭示腐败分子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 刻画出他们灵魂衰落的轨迹。
作者在书中介绍说, 从中纪委和省纪委提供的 633 个案例中,我遴选
28 个以上地厅级与省管干部违纪违法典型, 最后成功与他们接触,与其中 13 人面对面长时间交谈, 获得了数十万字关于他们人生道路、
心灵历程和灵魂语言的第一手材料。最后,又从中选择 8 位典型,进
行深度记述。
书中所称的上述正部级领导就是 8 位典型之一
丁捷《追问》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