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收惊”专家说有心理学依据
精心整理 用心发布 精品文集荟萃
资料类别:--收集整理于网络
- 1 -
精心整理 用心发布 精品文集荟萃
--------------------------------------------------------------------------
“娃吓掉魂回来了。”“回来了。”在夜幕降临的时候,这样的喊声打破村庄的宁静。
悠长的余音响彻小村。这就是家乡的一种习俗―――叫魂。
老家在河南西南部的一个偏僻村庄。早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低下,当谁家的孩子发烧
头痛一声不吭的时候,大人们总是认为是受了惊吓,魂儿离开了生病的人,只有通过把魂唤
回来,孩子的病才会好。
叫魂是母亲的专利,一般都在晚饭前后。叫魂前先上三炷香。香点燃之后就开始喊,喊
的时候要带上孩子的名字,如小名为狗娃的孩子就喊:“狗娃吓掉魂回来了没有?”狗娃妈
门外喊,狗娃爹在睡房里答“狗娃吓掉魂回来了。”门外的人喊一声,睡房的人应一腔,一
般要喊上十数八腔。喊声由低到高,悠扬高昂,显示出父母对受惊吓的孩子关切的心情。
长大后,我才知道叫魂属于迷信,但值得称道的是父母在束手无策的时候,通过叫魂来表达那种血肉相连的亲情。
这是一位名叫藏宝的网友发的贴子。
近日看新闻,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浙江省通报的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9岁女童有梦,
在确诊其为人禽流感病例以前,曾连续发烧不退,有梦的奶奶不知情,请人为孩子“叫魂”。
在朋友圈子里做了小范围地调查发现,小时候在家乡曾经历过的“叫魂”,在现在的农村仍
然存在。
“叫魂”,又名“收惊”,可称之为一种儿童疗法,当不懂事的孩子在户外被意外惊吓
之后,一般会出现发冷发热、胡言乱语的病症,于是大人通常在晚上,一面喊孩子名字,一
面喊:“回来吧,回来吧!”,试图把小孩因受惊而飞散的魂魄呼唤回来,让病情好转,甚
至消退。
这一切做法是否真正有效,有什么科学根据?对于“叫魂”、“收吓”的做法,很多人
认为这纯粹是一种迷信活动,一无是处。那么从心理学角度,如何解释?
朋友丹丹回忆自己小时候的叫魂经历;“我小时候也被母亲喊过魂。那时我有四五岁,
因为缠着正在工作的爸爸,爸爸百般解释都没有用,一气之下,爸爸抱着我往机井房跑去。
来到机井旁,我看到深不见底的井底,听井底的青蛙‘呱呱’的叫声,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连声说:‘我不闹了。’第二天我即不吃不喝,神情恍惚。妈不住地埋怨爸,最后他们决定
为我喊魂。我躺在床上,听妈在门外焦急的喊声,爸爸坐在床边,一只手摸着我的额头,一
只手握住我的小手,不时地给母亲应腔。心里颇受安慰,觉得爸爸妈妈那么亲我疼我。第二
天又吃了妈给蒸的鸡蛋羹,不到中午又活蹦乱跳玩去了。现在想起父母那时呼叫的声音,心
里还涌起一阵温暖。那是一种彻底的安全感:孩子,不用怕,爸爸就在你床边,妈妈也快过
来了。”
- 2 -
精心整理 用心发布 精品文集荟萃
孩子受惊吓后,即使大人不去叫,“魂”也不会掉,第二天或最多隔几天,孩子自然会
好。假如“魂”真掉了,又岂是你叫的回来的?“叫魂”只是表达了大人对孩子的关心和寄
托。在孩子方面,通过“叫魂”这件事,他或她就会想,我家里人是很喜欢我,关心我的,
心理上会
“叫魂”“收惊”专家说有心理学依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