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曹植一·作者简介: 曹值,字子建,世称陈思王,曹操第三子,著有《曹子建集》,代表作《洛神赋》、《名都赋》、《赠白马王彪》。他是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钟嵘称为“建安之杰”,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他的风格以曹丕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 后期以抒忧发愤为主。钟嵘评价其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二·作家作品: ?。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前一类作品如《斗鸡》《公宴》《侍太子坐》等,描写游乐宴享之事,内容比较空虚浮泛。另一类作品有《泰山梁甫行》《送应氏》等。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其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七哀诗》《怨歌行》《杂诗》等。 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 80 余首,其中乐府诗体占一半稍多。这表明诗人与他的父亲曹操、兄长曹丕一样,也很重视从汉乐府民歌中汲取创作养料。 、文创作。曹植的赋,今存 40 余篇,数量在汉魏作者中为第一。从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三类。一为纪事,如《东征赋》《登台赋》《述行赋》等;二为述志,如《离思赋》《感节赋》《喜霁赋》等;三为咏物,如《宝刀赋》《迷迭香赋》《神龟赋》等。后二类数量更多些。曹植的赋有三个特点,一是取材相当广泛,朝着日常化、生活化方向拓展。二是小型化,他似乎一篇大赋也没有写过,今存作品全是形制较短的小赋,一般只有几百字, 最长的《洛神赋》也不过千字左右。三是抒情化,无论纪事或者咏物,他都摒弃了汉赋铺排堆砌的传统. ?三·学习要点 洛神,相传为古帝伏羲氏之女宓妃,溺死于洛滨而成为洛水之神。 曹植途径洛水,突然想到宓妃的传说,于是驰骋想象, 细致描摹洛神优美妍丽的体态风姿,抒发了对洛神的倾慕相悦之情。最后,由于“人神之道殊”,因此洛神的爱并没有得到理解与同情,终不得与作者相接,只能怅然离去。曹植通过写对洛神的追求与幻灭,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四·创作背景曹植此赋据序所言,系其于黄初三年入朝京师洛阳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而作。当时,曹丕刚即帝位不久,即杀了曹植的密友丁仪、丁廙二人。曹植本人在就国后也为监国谒者奏以“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被贬安乡侯,后改封鄄城侯,再立为鄄城王(俱见《三国志·陈思王传》)。这些对决心“戮力上国, 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的曹植来说,无疑是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其心情之抑郁与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作品从记述离开京城, “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的行程开始,描写了作者与侍从们到达洛滨时的情景。当时“日既西倾,车殆马烦”,他们税驾蘅皋,秣驷芝田, 容与阳林,流眄洛川。在一片静谧的气氛中, 作者神思恍惚,极目远眺波光潋滟的洛水。就在他偶尔抬头的一刹那,奇迹出现了:一个瓌姿艳逸的女神站立在对面的山崖上。这使作者惊愕万分,他不自觉地拉住身旁的御者,急切地问道: “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在这里,山边水畔落日前的优美景色衬托出人物意外发现的惊喜之情, 创造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五·写作特点?1·与前人的这种直接描写不同,作品首先以一连串生动奇逸的比喻,对洛神初临时的情状作了精彩纷呈的形容: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 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其形象之鲜明,色彩之艳丽,令人目不瑕接。其中“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尤为传神地展现了洛神飘然而至的风姿神韵。它与下面的“轻云之蔽月”和“流风之回雪”,都从姿态方面, 给人以轻盈、飘逸、流转、绰约的动感;而“秋菊”、“春松”与“太阳升朝霞”和“芙蓉出渌波”,则从容貌方面,给人以明丽、清朗、华艳、妖冶的色感。这种动感与色感彼此交错和互相浸淫,织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神奇景象,它将洛神的绝丽至艳?2在这种由反复比喻造成的强烈艺术效果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使用传统手法,对洛神的体态、容貌、服饰和举止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这位宓羲氏之女身材适中,垂肩束腰, 丽质天生,不假粉饰;她云髻修眉,唇齿鲜润,明眸隐靥, 容光焕发;加之罗衣灿烂,佩玉凝碧,明珠闪烁,轻裾拂动,更显得“瓌姿艳逸,仪静体闲”。作者的这些描绘,使人联想起《诗经》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赞美: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卫风·硕人》);也使人联想起宋玉对东邻女的称道: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登徒子好色赋》)。作者显然受了他们的影响,但
洛神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