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理解怎样理解会计的借贷? 要理解会计的借贷,以下几点是首要记住的: (1 )会计的“借”与“贷”已经脱离其汉语本身的意义,就好像人的姓名一样, 并不因为某人名字中含有“伟”、“辉”, 他就伟大光辉, 亦即“借”与“贷”仅仅是一符号而已。这中间隐含的一个要求就是, 在读写会计分录的时候, 不要在自己弄不懂一个会计分录的时候,强行将其往借或贷汉语意思方面想,例如有的人想当然的认为“借就是表示进, 贷表示出”, 在有的地方抱有这种理念也许可能还会解决理解上的燃眉之急, 但这只会是饮鸩止渴, 而加大自己以后理解许多其他会计分录上的难度。总之一句话,“借”、“贷”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符号, 虽然在其起源早期可能的确存在某种意义,但现在这种意义早已消然褪尽。(2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到底怎样理解“借”或“贷”呢?我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要区分几大类科目, 再次要弄清楚这这几大类科目记在借方以及记在贷方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当然这种意义主要是体现在其具体科目记在借方以及记在贷方是表示增加还是表示减少。首先看几大类科目。一般说来,在会计中有六大类科目,即资产类、负债类及所有者权益类, 收入类、费用类及利润类。这六大类科目分为两组, 并且可以用两个等式连接其间的关系,即: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在自己读写会计分录的时候, 首决要弄清楚具体的会计科目到底属于六大类科目中的那一大类。例如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等就属于资产类科目, 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工资、预计负债、应交税金等就属于负债类, 再如资本公积、实收资本、未分利润、补贴收入等就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什么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属于收入类,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属于费用类, 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属于利润类,道理都是一样的。接下来可能要问的是, 那么多的会计科目, 自己怎么知道某一个具体的科目是属于六大类中的那一类呢?方法很简单, 几乎每一本会计书里面都有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 在资产栏目里面出现的就是资产类科目, 在负债栏目出现的就是负债类科目( 当然, 在资产负债表中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是列示同一个栏目), 至于利润类、费用类及收入类可依次类推。平时要关注某一个具体的会计科目是属于哪一大类。自己在读写会计分录的时候, 尤其是在自己写会计分录的时候, 弄清楚涉及到的具体的会计科目是属于哪一大类科目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为方便,我将常见的一些会计科目在附录中做了列示。也许又会问, 为什么做这样六大类的区分呢?答案是, 这样区分是大家约定俗成的, 因为通过这样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会计分录记录经济主体所发生的活动,以记录在案。那么在区分六大类科目之后, 对读写会计分录有何帮助呢?这就涉及到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即: 这几大类科目记在借方以及记在贷方分别表示的意义。具体可总结如下: 资产类科目记在借方表示增加,记在贷方表示减少; 负债类科目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 所有者权益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 收入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 费用记在借方表示增加,记在贷方表示减少; 利润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 不难发现, 只有资产以及费用两大类科目记在借方表示增加, 记在贷方表示减少, 其他的四大类都是记在借方表
借贷理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