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载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 12 策,共 33卷,共 497 篇。所记载的历史, 上起前 490 年智伯灭范氏, 下至前 221 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 12 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战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 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 合纵连横, 战争绵延, 政权更迭, 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 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 语言生动, 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战国策》成语一尘不染——圣人具有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大庭广众——以敞大众。两败俱伤——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南辕北辙——犹至楚而北行也。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楚策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羽毛未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引锥剌股——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门庭若市——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战国策· 齐策一》返璞归真——颜斶知足矣,归反于璞,则终身不辱也《战国策· 齐策》。狡兔三窟——狡兔有叁窟, 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 未得高枕而卧也, 请为君复凿二窟。《战国策· 齐策四》狐假虎威——虎得狐, 狐曰: 子勿敢食我, 天帝使我长百兽, 子若以我为不信, 吾为子先行, 子随我后,百兽见我敢有不走者?虎以为然,遂与之偕行,兽见皆走,虎不知兽之畏己,以为畏狐也。《战国策· 楚策一》惊弓之鸟——弓弦响,惊密林之鸟。安步当车《战国策· 齐策四》不遗余力《战国策· 赵策》不翼而飞《战国策· 秦策》侧目而视《战国策· 秦策》高枕无忧《战国策· 魏策一》汗马功劳《战国策· 楚策》画蛇添足《战国策· 齐策二》挥汗成雨《战国策· 齐策一》三人成虎《战国策· 魏策二》《战国策》寓言 1. 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 引酒且饮之, 乃左手持卮, 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 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 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 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 把脚) 画完, 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 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2. 南辕北辙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
战国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