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II: A History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教学设计与技术的历史: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历史
这是教学技术与设计历史的论文第二部分,作者将主要阐教学设计的历史,文章一开始首先描述了二战期间的培训课程,继而谈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批教学设计模型的出版,以及教学设计过程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历史性事件。在过去20年,影响教学设计领域发展的因素分析,包括对认知心理学、微型计算机、绩效技术以及建构主义的持续增温的兴趣等的描述。
文章开始部分,作者首先给出了教学设计与技术的定义:教学设计与技术领域包括对学习和绩效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在各种环境背景下,特别是教育机构和工作场所中,提高学习和绩效的教学和非教学过程与资源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以及管理。该领域的专家一贯使用系统化的教学设计程序和各种教学媒体来完成他们的目标。
教学设计历史(HISTORY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在过去40年里,各种系统化的教学设计程序(或模型)得到开发,被称为系统化方法、教学系统设计(ISD)、教学开发、以及教学设计(本文主要采用第一种术语)。尽管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型的程序步骤是不同的,但大体都包括教学问题分析、以及为解决此问题而进行的教学程序和材料的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这一教学设计流程是如何形成的?本文接下来将回答这一问题。
教学设计起源:二战(The Origin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World War II)
教学设计起源被追溯到二战(Dick,1987),战争期间,大量曾从事培训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被要求研究并开发培训材料,为当时的军事服务。其中包括罗伯特·加涅(Robert Gagné),莱斯利·布里格斯(Leslie Briggs),约翰·弗拉纳根(John Flanagan)以及许多其他人。他们的大多数工作是基于从教学、学习和人类行为的研究和理论中而得出的教学原则,这对待开发的培训材料的特性的影响相当大((Baker, 1973; Dick, 1987; Saettler, 1990))。
心理学家使用他们的评价和测试的相关知识去评估受训者的技能,并选择出最可能从具体培训中受益的人员。例如在飞行员的培训中,就需要根据个人的智力、精神状况和感知能力等方面,挑选出其中表现最好的人员,然后根据这些人的特点来开发培训和测试程序,这样他们的军事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二战后,这些培训人员继续进行解决教学问题的工作,并且成立了一批像美国研究机构这样的组织,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在这些组织中工作的心理学家开始将培训作为一种系统,并开发了大量的创新性分析、设计和评估的程序。例如,米勒在其军事项目中开发的任务分析法。这些都被收录在加涅的《系统开发的心理学原理》(Psychological Principles in System Development,1962)一书中。
更早期发展:程序教学运动(More Early Developments: The Programmed Instruction Movement)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的程序化教学运动是系统化方法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1954年,斯金纳(BF Skinner
教学设计与技术史教学设计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